家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家访作为一种教师与家庭取得沟通的形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家访可怕吗?
“家访干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很紧张。”说起家访这件“小事”一位市民朋友如是说。对于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老师这个称呼的含义既陌生又可畏,老师到家中来恐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紧张感。以至于在街访中,我们问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少有市民能够完整地记述家访的情节,而唯独对孩童时代的紧张情绪历久弥新。
当然,时代的变化也让教育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年纪稍大的青年们犹记得当时的“紧张”,而正值学龄年代的小朋友却未必真正感到畏惧。一位小女生对着镜头说:“老师来我家里我会很开心的。”
家访做什么?
不管是已为人父母的长者还是年纪较小的青年人都认为家访的目的在于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有的市民觉得家访能够对学校教育起到推动作用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了解学生情况未必就需要家访这种形式。一位先生说:“学校一年两三次的家长会就足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访这件事很麻烦,比较没必要。”
家访必要吗?
对于争议,上海市黄浦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年级五班的班主任老师王岚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她针对自己所在学校近期正在进行的新生培训介绍说:“通过新生培训,老师们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时及时跟进家访,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孩子,以便于日后的教学。”
王老师说希望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新民网记者 江妍 萧君玮 宋祖礼
新民调
阳澄湖大闸蟹礼券印核心价值观,你怎么看?
□ 支持,传播正能量
□ 反对,两者没关系
□ 官员收礼券今年还得查
□ 权力透明才能没权蟹交易
您可通过新民网、新民晚报APP、新民晚报新民网官网微博进行投票,本期投票结果请关注明日“新民调”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