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了家访了 你紧张了吗
江妍 萧君玮 宋祖礼
■ 黄浦卢湾一中心小学老师王岚说家访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扫一扫关注街谈巷议,看街访完整版视频。
  “给你们讲个恐怖故事:我还没写完作业,但是老师要来家访了。”这两周,新生即将开学,家访、家长会进入密集举行期,《怎样应对老师家访》等帖子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热转。有一些年轻的家长甚至调侃起自己的孩子来:“突然得知我家崽崽老师要来家访……为什么我如此激动啊哈哈,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家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家访作为一种教师与家庭取得沟通的形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家访可怕吗?

  “家访干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很紧张。”说起家访这件“小事”一位市民朋友如是说。对于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老师这个称呼的含义既陌生又可畏,老师到家中来恐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紧张感。以至于在街访中,我们问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少有市民能够完整地记述家访的情节,而唯独对孩童时代的紧张情绪历久弥新。

  当然,时代的变化也让教育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年纪稍大的青年们犹记得当时的“紧张”,而正值学龄年代的小朋友却未必真正感到畏惧。一位小女生对着镜头说:“老师来我家里我会很开心的。”

  家访做什么?

  不管是已为人父母的长者还是年纪较小的青年人都认为家访的目的在于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有的市民觉得家访能够对学校教育起到推动作用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了解学生情况未必就需要家访这种形式。一位先生说:“学校一年两三次的家长会就足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访这件事很麻烦,比较没必要。”

  家访必要吗?

  对于争议,上海市黄浦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年级五班的班主任老师王岚作了较为系统的解读。她针对自己所在学校近期正在进行的新生培训介绍说:“通过新生培训,老师们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时及时跟进家访,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孩子,以便于日后的教学。”

  王老师说希望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新民网记者 江妍 萧君玮 宋祖礼

  新民调

  阳澄湖大闸蟹礼券印核心价值观,你怎么看?

  □ 支持,传播正能量

  □ 反对,两者没关系

  □ 官员收礼券今年还得查

  □ 权力透明才能没权蟹交易

  您可通过新民网、新民晚报APP、新民晚报新民网官网微博进行投票,本期投票结果请关注明日“新民调”专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俱乐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⑩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大虹桥专刊
   第A28版:新虹街道/大虹桥
   第A29版:大虹桥/新虹街道
   第A30版:新动态/大虹桥
   第A31版:互动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04版:青浦/生态上海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9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0版:专版
市民需养成安全出行的生活习惯
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并不少
开学了家访了 你紧张了吗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31开学了家访了 你紧张了吗 2015-08-27 2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