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环球/商界
     
本版列表新闻
打车软件市场旺 Lyft来分一杯羹~~~
打车软件市场旺 Lyft来分一杯羹~~~
打车软件市场旺 Lyft来分一杯羹~~~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车软件市场旺 Lyft来分一杯羹
“粉红胡子”挑战优步霸主地位
沈敏
Lyft加盟司机车头贴着粉红色“胡子”的标识 图 GJ
Lyft的创始人约翰·齐默(左)和洛根·格林
  在全球打车软件领域中,“优步”(Uber)目前占得头把交椅。如此庞大的新兴产业,真能任其惟我独尊吗?在美国,Lyft就是一个强劲对手。同类相争,保持自己的“特质”、让自己“无可取代”似乎是成功必需,但事实是,两家的服务和运作模式无奈地越来越趋同了。

  不过,市场这么大,各分一杯羹,或许也没什么不好。Lyft的投资者们也是这么想的。

  装饰女性化

  车头贴着一个毛绒绒的、大大的粉红色“胡子”——这是Lyft的标识,也是它区别于优步的“女性化”特色。Lyft的创始人约翰·齐默和洛根·格林觉得,这种“萌萌的”装饰有助消除一般人对于“和陌生人同乘一车”的恐惧。

  在旧金山一个春日下午,齐默准备回米申区的Lyft总部大楼,于是他点开手机上的Lyft软件,选择了拼车服务。几分钟后,一辆挂着粉红“胡子”的“斯巴鲁”驶到,司机是主业拍纪录片的拉里,后座已有一名年轻女乘客阿曼达。

  路上,齐默顺便做了一场市场调研。他问拉里成为Lyft司机有多久,后者回答:“只有大约4周时间。”感觉如何?“感觉很好。”拉里说,并解释自己今年要交的个人所得税挺高,所以开车补贴收入。 

  齐默问拉里有没有为优步工作过。拉里说只做过一星期。“我不太喜欢优步,我比较喜欢Lyft和司机互动更多这一点。” 

  “乘客体验有差别吗?”齐默问。“从我的角度来看,没什么差别。我确实听到有人说更喜欢Lyft,或者是哪家便宜就选哪家,我觉得这取决于你追求什么。假如你只是想从A地点到B地点,司机态度好不好也没关系。” 

  Lyft的口号是“你有车的朋友”,而优步的口号是“每个人的专属司机”,这是两家公司营销策略的不同:Lyft更强调良好的“用户体验”,试图营造一种轻松、和睦的司机乘客关系;优步则承诺为乘客提供一份独享的宁静和优越感。但现实中,也许正如拉里所言,一个态度亲切、会聊天的司机并非出行必备,对于选择Lyft或优步,也就没什么影响。 

  这正是Lyft的烦恼:在打车和拼车服务软件领域,优步占着头把交椅,创立以来以迅猛姿态在全球攻城略地,迄今募资已超过50亿美元,市值估算为500亿美元,现正积极筹备上市。而Lyft的规模小得多,募资10亿美元,市值估算25亿美元,刚刚接近实现盈利,而它仍要投入大笔资金去吸引加盟司机和乘客用户。

  面对优步这个“巨无霸”,Lyft即使只想保住这个新兴行业的“老二”地位也非易事,仅仅依靠“用户体验”方面的稍好口碑显然不足以应对挑战。何况,对于打压Lyft等竞争对手,优步毫不“手软”。 

  服务同质化

  发展初期,Lyft和优步确有明显差别:只要成为Lyft司机,就要汽车上贴上粉红大“胡子”,车费可以“看着给”;优步是一水的黑色汽车,车费按路程计价。

  但随着两家在旧金山开枝散叶,运营模式越来越趋同。优步推出了更便宜的“优步X”服务,不再局限车型。到2014年初,Lyft也放弃了原来的“自愿捐献”收费模式,和优步一样按程计价。两者都开始提供针对通勤者和往返机场的拼车服务。Lyft本来鼓励乘客与司机互动,单名乘客“默认”坐在副驾驶座,到了去年底,它开始宣传“想坐后座也可以”。

  “Lyft发现优步的运作模式不错,”在博客分享当优步和Lyft司机经历的哈利·坎贝尔说,“很多人只想要一段安全、干净的车程。乘客们看中优步废话少、更具商务气质的服务,绝大多数人都更喜欢这种体验。”

  在很多市场,Lyft和优步没有太大差别。司机收入差不多:两家公司都收取20%左右的佣金,Lyft允许司机通过软件收取小费,但不是所有乘客都会给小费。多数乘客手机上同时装了两家软件,在很多城市,费用、等候时间和用户体验大体一样。

  竞争白热化

  正因服务同质化,两家的竞争也变得白热化,有时甚至显出几分幼稚。去年,Lyft出具分析报告,指控优步员工用Lyft叫了5560次车然后无端取消,故意骚扰司机,同时加长了其他数千名乘客的等车时间。优步否认指控,并声称Lyft对它干了同样的事,后者当然也不承认。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报道,优步曾对Lyft发起一次代号为“SLOG”的猎头行动,雇用一些“临时工”用Lyft打车,上车后就开始说服司机跳槽到优步。优步称:“我们要招聘司机,就得跟他们交谈,这意味着我们得先上他们的车。”两家还互相在对方的公司大楼前树立印有讽刺性话语的广告牌。

  把更多司机招揽到麾下是关键,于是,在一些城市,Lyft曾把给新加盟司机的最高奖励涨到750美元现金,并承诺一周至少收入1200美元。优步也对新加盟和推荐他人加盟的司机给予丰厚奖金,对从对手公司跳槽而来的司机则奖励500美元。

  这些投入对Lyft来说负担更重。目前,在旧金山等起步较早的市场,Lyft实现了盈利,但在其他很多城市仍处于亏损状态。Lyft还准备在营销方面花1.5亿美元吸引乘客,另外5000万美元用于招揽新司机。Lyft的服务目前已经扩展到65个城市,2016年收入估计将比现在翻一番。

  突围靠文化

  在全世界,打车软件服务都处于微妙的法律灰色地带。Lyft在主营业务上做不了什么大动作,想要突出重围,无非强调企业文化、“优化用户体验”。它花了不少工夫在司机乘客之间建立纽带:举办派对,推出可以让乘客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司机动态的程序,鼓励司机给乘客发小饼干,在车上放各种服装供乘客自拍,在软件上添加司机个人信息,如故乡和个人爱好,以增加亲切感。它强调更安全的旅程、更好的售后服务,吸引更多女性乘客。它的公司高层近半数是女性,用户半数以上是女性,在大本营旧金山,三分之一的Lyft司机也是女性。

  尽管目前优步优势明显,仍有人看好Lyft的未来。著名投资家卡尔·伊坎刚给Lyft投资1亿美元。他说:“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长期变革,Lyft有巨大发展潜力。打车服务领域有足够空间,容得下两个或者三个竞争者。” 

  伊坎认为:“我们有很多家航空公司,很多家游轮公司,这些公司随着时间推移都渐渐发展出区别彼此的特色。在这个领域只有一家独大,我觉得这说不通。”                 沈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新民俱乐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⑩德日篇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大虹桥专刊
   第A28版:新虹街道/大虹桥
   第A29版:大虹桥/新虹街道
   第A30版:新动态/大虹桥
   第A31版:互动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B04版:青浦/生态上海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好吃周刊
   第B14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7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9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0版:专版
“粉红胡子”挑战优步霸主地位
创业灵感来自津巴布韦穷人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商界B03“粉红胡子”挑战优步霸主地位 2015-08-27 2 2015年08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