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有个县委书记,为政十分勤奋,经常深入山区基层,为群众排解各种困难,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扎扎实实,群众颇有好评。这个县委书记说:“我既不做贪官、昏官,也不做懒官”。
这个县委书记的“三个不做”说得好,它实际上概括了一个基层领导干部的行动规范,即“当官要三戒”。贪官和昏官当然不能做,但懒官也不能做。作为一个国家干部理当勤于职守,兢兢业业,把心扑在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上,绝不能松松垮垮,懒懒散散,得过且过,做一个“懒官”。
如今的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干部,他们工作不勤奋,怕苦怕累怕难,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因而在他所管辖的地区或单位里,政绩平平,工作无明显起色,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有的干部说:“我大错误不犯,小错误难免。”意思是说,我不干贪赃枉法那种犯罪勾当,至于工作不够抓紧,个人不够努力,跟不上兄弟单位,这是“小事”嘛。此言差矣。不贪污受贿,廉洁奉公,是一个国家干部本来应当做到的起码要求。你平平庸庸过日子,工作不发奋上进,没有什么作为,怎能心安理得?须知你的这种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工作,带来种种不良后果,这难道还是件“小事”吗?
有些干部说:“我无非是想做个太平官”。这是借口,也是不现实的。现在哪个部门都任务繁重,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出现,到处充满挑战。矛盾是客观存在,你想躲是躲不掉的。你不积极地领导大伙奋起迎接挑战,想做个“太平官”,可是实际生活是不能糊弄的,你糊弄它,它就会惩罚你。你不抓紧去排解工作中的种种矛盾,就会使矛盾积累,甚至激化,那时天下真正不太平了,你的工作将陷于严重被动。
也有人把自己的工作无成就,推诿于自己能力差,文化水平低。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每个干部的能力强弱,是相对的。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懒”字。古人说过:“勤能补拙”。只要发奋学习与实践,即使能力差些,也能逐步培养成为一个称职的干部。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积极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宋朝大思想家欧阳修有句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怀着忧患意识,毫不松懈地勤奋劳作,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而贪图安逸享受,则可以招致“亡身”之祸。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