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保健/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自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的报告——
走出血栓管理的三大误区
潘嘉毅
  今年8月29日至9月2日,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会议不仅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病专业医生传播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前沿进展、理念更新和诊治指南,而且着重突出了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积极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的重要性,患者的心态和行动对疾病转归的决定性意义。

  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全球三大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人类的主要死因。这三大病的共同点——血栓,已成为医学界攻坚的众矢之的。

  全世界每年估计新增数百万人遭受血栓的影响,在欧洲源于血栓致死的人数远远超出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交通事故意外致死人数的总和。但普通人对血栓致病的严重程度缺乏感性认知,意外创伤、急危重症等突发疾病事件的救治或许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绝大多数血栓是可防可治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积极的体育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及戒烟。看似老生常谈,预防出效果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另外,抗凝剂具有显著的血栓防治作用,可有效保护血栓相关疾病高危人群。

  防治血栓的药物经历了漫长的药物研发历程,按时间先后依次有上世纪30年代的普通肝素、上世纪40年代的维生素K拮抗剂、上世纪80年代的低分子肝素以及本世纪初陆续研发上市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也称新型口服抗凝药。

  尽管药物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变迁和发展,很多患者仍然没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因此,在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重申了在普通人群中如何加强血栓管理。

  了解抗凝剂的安全性  任何药物都有使用风险和副作用,重点是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充分理解药物的获益和风险,同时对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要了然于胸,清楚地知晓自己适用的治疗方案。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血栓管理方面显示了或相似或超越传统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的优势。以利伐沙班为例,其帮助患者对抗潜在的致命性血栓,已获批7项适应证,如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中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二级预防、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的二级预防且伴有生物标记物水平的上升等。

  2012年8月更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曾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减少房颤缺血事件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使用便利性,不逊于传统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推荐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在XANTUS研究中显示对存在危险因素(无论高危或低危)的房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学会应对出血事件  长期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的栓塞性脑卒中发生率,但可能并发严重出血。预防出血远胜于治疗出血,因而宜明确区分栓塞高危和低危患者,衡量栓塞和抗凝治疗并发严重出血的危险,从而决定预防栓塞的措施。慢性房颤患者如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龄(>75岁)或心肌梗死病史等,宜予抗凝治疗。

  绝大多数规范用药的情况下,抗凝剂如引起出血,其程度大多是轻度至中度,能通过正规的临床措施有效控制。对于严重出血事件,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理解是不同的。一次按压了数分钟仍滴淋不止的鼻出血,或者一次经量特别多的生理周期,对患者而言可能被认为是严重出血,但医学对“严重出血”的定义主要是指可致命的出血,如大脑等人体重要脏器的出血,和(或)引起血红蛋白下降至2g/dl或至少需输血2个单位。

  口服抗凝剂的成本与获益  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而言,时时刻刻受到疾病的威胁,预防性用药不可或缺。评价抗凝剂获益的同时还需衡量药物成本等因素,确实,新型口服抗凝药相较于传统药物价格高,但医药成本的投入最终收获良好的长期收效,降低因中风导致的高致残率,减少沉重的社会照顾负担和社会巨额经济损失。

  总之,为了规避血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需积极更新疾病防治知识,医患之间保持坦诚地积极沟通,患者用药应规范合理且符合个体状况,并听从医嘱长期坚持,不随意加减剂量或停药。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走出血栓管理的三大误区
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传授健康“三字经”
有合并症的房颤患者视病情强化抗凝剂
急性心梗走“绿色通道” 提高救治成功率
内外兼“修”,一朝心脏不再“颤”抖
新民晚报保健/康健园B04走出血栓管理的三大误区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