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识
2011年12月,朱泾二小启动“校安工程”,学校搬迁至一废弃厂房作为过渡。然而,临时厂房存在电线裸露、隔音不佳等情况。作为校家委会主任,沈娟向区教育局反映情况,但石沉大海。无奈之下,她写了“十问教育局”公开信在网上发布。
“凌晨发的信,上午8时多教育局就请我和其他一些家长见面,元旦假期一过,施工方已经把很多问题解决了。”这样的速度让沈娟颇为感慨,“其实,教育局对施工时间节点有安排,但家长们无从知晓;家长们的诉求传递至某个部门可能被耽搁了。”和沈娟“不‘打’不相识”后,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也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家校顺畅沟通机制。
辞职当“管家”
2013年1月,朱泾二小、朱泾小学、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联合发起成立朱泾地区小学家校联盟,盘活家长资源开设“快乐星期一”课程。经过这一试点,2014年11月,在区教育局支持下,金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会正式成立。
沈娟决定辞去原本收入不错且稳定的工作,担任“家促会”秘书长。“家促会”成立大半年,亲子游、公益行、爱心暑托班等几大类活动很快“起蓬头”。沈娟坦言,在育儿理念还是教育方式上,金山的家长和市区家长有差距。在亲子游过程中,“家促会”邀请教育专家同行。于是,手工制作大包大揽,孩子没得第一就大声指责……种种不当家庭教育行为都得到了专家的提醒。
如今,金山区已组建超过百人的家长志愿者队伍。今年暑假,家长们首次尝试“互助模式”开设爱心暑托班,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当好“传声筒”
在“家促会”推动下,各校围墙被一点点打破。校园开放日期间,全区家长可以通过报名,自由跨校听课。今年4月首次在西林中学和亭林中学试点,有100余名外校家长欣然前来。
通过“家促会”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孩子”,沈娟的手机和联络方式向全区每一名家长公开。有家长不愿意由年轻老师当班主任,家长群的讨论炸开了锅,但都不好意思和学校开口。沈娟联络该校家委会,由家委会联络校方。校领导请家长们给予新老师一个学期的机会,结果这名年轻老师没有辜负校方和家长的信任,半学期后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