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涉及一个还没有清晰答案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公与私的界限到底在哪。
在网络的大数据环境下,“记忆是常态,遗忘是例外”,这是就时间而言;空间上也是如此,凡是你发到网上的东西,陈年的人人相册也好,一条你认为只有好友才能看到的“朋友圈”也好,都可能被传至意想不到的范围,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
郝相赫在回应里说自己的朋友圈言论被公开,像是饭局谈话被偷拍。其实,这两件事不完全一样。在互联网发声,既不同于传统的私人活动,也不同于传统的公共活动。它的起点可能是私人性的,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一些特质——信息能长期保存,广泛传播等,最终会有公共性的后果。
对看热闹的人来说,郝这种敢于冒出来的刺头,孙这样苦口婆心的旧式师长,以及躺枪的阎步克教授,他们除了“制造”新闻和谈资之外,也让人思考公与私,自由与自律的边界。(程曼祺 刊今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