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2015年10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平安基石的伟大沙砾
——追记突发重病倒在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
潘高峰
■ 九月三十日,李新华在七浦路市场进行消防检查 资料照片
  国庆前夜,灯火璀璨。满城欢庆中,有一位民警却再也看不到这满眼繁华。

  昨天中午,西宝兴路殡仪馆大厅。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这位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民警李新华。人头攒动,却十分安静。大家手持一枝黄花,默默地等候追悼会的开始。

  在悼念人群中,一个皮肤黝黑的光头男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脖子上戴着粗大的金链子,面相有些凶,但也拿着一枝黄花,神情悲伤。

  他叫蔡新民,是李新华生前管理的七浦路服装市场一名摊主。“到七浦路打听一下,都晓得我‘光头老油条’。我被他罚过,但我服气他。”

  在七浦路,蔡新民曾是最不服管的“刺头”,但最终却成了李新华的朋友。他的手机里还存着李新华的照片。“是我从电视上拍下来的,我要永远记着他,他是一个好警察。”

  31年从警之路,50岁的李新华没有破过惊天大案,但点滴小事上的和善、勤恳与认真,却让人们记住了他、认可了他:一个好警察。

  9月加班100多个小时

  李新华生前是虹口分局四川北路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七浦路市场的管理。“5000多个摊位,他一个人要负责其中的760多个。”在四川北路派出所副所长王瑄眼中,这无疑是一件苦差。“每天110少则七八个,多则二三十个。”纠纷多,难调处;担子重,责任大。“但为人低调勤恳的李新华却一直干得很好。”

  一个“好”字,说来容易,背后却是汗水无数。9月30日上午,就在李新华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前不久,他刚调解完一档纠纷,又完成了一次对商铺的消防检查。这是他每天不变的工作,不是一次,而是每天三四次。

  这样的工作节奏,对李新华来说很平常。9月份以来,因为抗战纪念活动、四川北路欢乐节、虹口足球场大型体育赛事等,李新华一直忙得停不下来。

  “他经常是先来检查,然后回去换身便衣又来了。一开始我们很奇怪,后来就知道了,他换便衣,就是为了来抓小偷做防范。”七浦路摊主孔庆璟对这一细节一直津津乐道,还专门总结了一句话:“穿制服查消防,穿便衣抓小偷。”

  刘国忠是李新华工作的七浦路警务站的警长,也是李新华曾经的徒弟。在他眼中,勤恳务实是师傅最大的特点。“他身体其实不好,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我们每次劝他休息,他总是回答:我休息,你们压力就多一份,而且我管的是消防安全,休息在家也坐不住,不放心,还是加班踏实点。”

  整个9月,李新华先后加班超过100个小时。

  “刺头”变成消防安全员

  消防无小事。在七浦路,被李新华罚过的人不少。“但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毛腔’,因为他很会讲道理,而且公正。”在“光头”蔡新民看来,“他跟你讲话,就像心理医生,听得进。”

  蔡新民是七浦路老兴旺服饰城二楼二街39号摊位摊主。

  今年初,蔡新民被罚了2000元。他开始琢磨,是不是没有“孝敬好”?于是买了两条“红中华”送去,还想请客吃饭,却被拒绝了。“他反倒拿出烟递给我说,你要抽烟抽我的,你们做生意的,也很辛苦,但生意要做好,消防安全也要搞好,命总比钱重要。”

  从那以后,李新华经常找“光头”谈心。“生意怎么样?”“看到小偷及时联系。”“有空到警务站来坐坐。”亲切和善,就像老朋友,蔡新华起初觉得有点不适应,“这个警察蛮怪的。”时间长了,他才知道李新华就是这么一个人,低调和善,从不居高临下,是真心实意想把事做好。“这下我也没脾气了。”

  于是,再有人因为被处罚“翻毛腔”,“光头”反倒会站在李新华这边,再后来,他竟成了市场里的消防安全员。一次一个摊主被李新华处罚,开始不服气要闹,作为“老七浦”,蔡新民叮嘱他:“侬太平点,别乱搞。”后来这个摊主被老李叫去聊了10分钟,回来后很奇怪地问蔡新民:“这人姓啥?”“姓李,记住,李警官。”摊主连连点头:“是个好人,我也服气的。”

  因为大家服气,所以李新华在调解纠纷上也有威信,但在蔡新民看来,要让双方都满意谈何容易。“现在生意难做,因为有网了,所以有时候10块、20块也很计较,遇到吵架了、打110了,有时候他来处理,实在各不相让,他就自己偷偷掏钱,20、30的补偿,弄得我们也不好意思。”

  多希望还能再叫他兄弟

  以诚待人,是李新华最大的特点。“他首先是个好人,然后才是一个好警察。”同事蒋耀勇回忆起今年6月份的一次出警,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人感动。

  当时来了一个110,老蒋和李新华一起赶到现场,那是一起盗窃案,在河南北路66路公交站,一个女孩皮夹子被人偷了。“那女孩子很着急,因为要赶去复旦补英语,没钱乘车了,又怕迟到,所以求我们用警车送她一程。”

  李新华仔细问了女孩情况后,从兜里翻出100块钱,告诉女孩警车是公务用车,非紧急情况不能送。“你拿着,快打车去上学吧。”女孩吓了一跳,不敢收,李新华看女孩不收,就从兜里换了一张50的,硬塞进她手里。离开时,女孩感激万分。

  王伟东是四川北路派出所辖区泰华居委的社区民警,原本和李新华不熟,但在一次七浦路市场整治中,老李的热心和诚心,让王伟东感动不已。

  当时,大规模整治已近尾声,只有早市摊点还有些零星摊主,王伟东就带着志愿者,每天早上6到7点固守、劝阻。“一天清晨7点左右,我在门口碰到李新华,他很奇怪,社区民警这么早就上班了?我告诉他有任务,他说你怎么一个人啊。我告诉他还有志愿者。”

  当时李新华就觉得一个民警有些势单力薄,马上说:“明天我来帮你。”王伟东原以为李新华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第二天6点他赶到门口时,李新华已经在那等着了。“没事,自己兄弟,以后有什么事就说一声。”爽朗的回答,让王伟东心里十分温暖。这次听到噩耗传来,他悲痛万分,几度落泪。

  “我多希望像他说的,还有以后,还能再叫他兄弟。”  

  首席记者 潘高峰

  【记者手记】

  作为联系公安消防条线的记者,这几年,送别已经有很多次。在我的记忆中,所有倒在岗位上的民警和消防战士里,李新华是最平凡的。他的事迹很琐碎,故事很朴实,没有一波三折,也没有轰轰烈烈。

  但是,他和他们的工作不可或缺。每天的消防检查,社区的治安防范,纠纷的化解调处……这些基层普通民警,就像普通而伟大的沙砾,看似不起眼,也很难引发关注,但无数个他们平凡而又勤勉的工作,一点一滴,垒起了上海平安的基石。

  向他们致敬,也希望他们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上海新闻
   第04版:上海新闻
   第05版:文体新闻
   第06版:夜光杯
   第07版:夜光杯
   第08版:连载
城市平安基石的伟大沙砾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上海城市天气预报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03城市平安基石的伟大沙砾 2015-10-04 2 2015年10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