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居住地附近马路的人行道近几年来破败不堪,那些五六厘米见方的小瓷砖时而松动、时而翘起,时间一长瓷砖破碎缺损,路面坑洼,养路工多次修补皆无济于事,之后干脆在坑洼处用水泥填补上,几百米长的人行道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就像一块块“牛皮癣”。
记得小时候本市马路的人行道,都是由一块块约30厘米左右见方的水泥砖块铺成的,这种砖由于体积大,铺在地上较结实、稳固,因此很少有缺损现象发生。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都换成了小长方形砖,有的还换成10厘米见方的彩色瓷砖。这些地砖施工时是用泥沙铺就,雨水冲刷后,翘的翘、缺的缺,又使坑洼地重现。最后,换成了如今的五六厘米见方的小瓷砖。然而,不知是施工时水泥的附着力不够,还是经不住每天千万人的踩踏,人行道的破损问题,成了城市中屡见不鲜、屡治难愈的“痼疾”了。
笔者国庆前夕去香港,发现那里的人行道很平整,红黑色长方形地砖错落有致。在铜锣湾恰巧看到两个养路工在修补因车祸损坏的地砖。只见工人在一个塑料桶内舀出液体搅拌水泥,我问:“这是水吗?”“是胶水!”哦,怪不得那里的路面没有翻翘、脱落,原来是用胶水来拌水泥的!“用胶水成本很大哟!”“这是专门配置来拌水泥铺砖的胶水,成本并不大啦!”不一会儿,地砖铺好,再将砖缝间隙用水泥填上刮干净,然后用草包盖上保护。聊天得知,原先他们用漂亮的马赛克瓷砖铺人行道,但那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最后恢复地砖,并掺用胶水使地砖附着力更强,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做任何工作要以实事求是为前提,一些事物经过实际操作,不合理的,要改正;有些事物经过多次操作、实验还没有原先的好,就不如恢复先前好的状态。人行道上的瓷砖,既然多次出现问题,就该动动脑筋,是否该换个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