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钱卓伦回信表示,法肯豪森确是当年来过中国的德军将军,但他非同那些残暴的纳粹之徒。“他为人正直,极富正义感。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绝不会向日本出卖中国的利益!”
钱卓伦对法肯豪森的判断,不是凭空而来,后者于1934年4月到达中国,1938年7月被迫离开,期间的四年多时间,二人长期共事。在中国担任军事顾问期间,法肯豪森一再强调蒋介石应放开眼光,认识到中国彼时最大的敌人是邻国日本,绝不应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法肯豪森甚至高度赞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表示“熟悉地形的人都知道,这注定是一场胜利的抉择,没有人能够阻止!”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法肯豪森为首的德国顾问团,更是坚定地站在中国一方,参与了“淞沪会战”等许多战役。
只是,早在1936年11月,德、意、日三国就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及《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纳粹德国自然不允许它所培养的将军,协助中国与日本为敌。先是德国驻华大使馆打来电话,告诫法肯豪森:“德国政府不支持你帮助中国抗日。”法肯豪森以“早已退休,并非在职军人”答复驻华使馆,他同时表示,帮助中国人是他的自由和责任。
德国方面对这样回答自然不满。1938年6月21日,法肯豪森收到一封德国外交部发来的措辞严厉的电报,严令所有来华顾问“尽速离华,违者即认为公然叛国”。
收到电报那天,法肯豪森一夜未眠。
几乎同时,中国政府也收到德国外交部电报:“中德外交关系之是否继续维持或由我方予以断绝,需视关于顾问问题之以后发展而定。”
多方压力下,法肯豪森离华已成定局。1938年7月4日,在由蒋介石为其举行的送别晚宴上,深知中国官员隐忧的法肯豪森忽然起身,敬以军礼,郑重表示,要为中国保守一切军事机密,决不向日本泄露任何有关中国的信息……而此后的事实亦证明,法肯豪森兑现了诺言。
正是基于堂兄的判断,才让钱秀玲看到那张绞刑布告后,做出大胆决定——去找法肯豪森求情,营救罗杰。
第一次合作营救
然而,即便钱秀玲拿出堂兄亲笔信,艾尔伯蒙村民仍对这个客居异乡的中国女人将信将疑。只是,情势之下,他们已没有选择,大家开始联名给法肯豪森写求助信,又请市长出面为罗杰写了担保。大家恳求德国将军,能否从人道主义出发,赦免罗杰死刑,留下一条年轻生命。
钱秀玲不敢耽搁,当晚,她抱着大儿子,将信藏在孩子被中,连夜乘火车赶往布鲁塞尔,那一天刚好是她三十岁生日。因为战乱,火车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有德国士兵检查证件,所幸,信没有被发现。
凌晨一点,火车到达布鲁塞尔。钱秀玲踏着夜色,领着儿子,敲开当地一位朋友的家门。
那一夜,钱秀玲始终未眠,她不知明天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天上午,钱秀玲通过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查到法肯豪森电话。对方得知钱卓伦将军的妹妹前来求见,立刻同意见她。
1943年3月13日上午十一点,钱秀玲第一次走进戒备森严的塞内弗城堡,在众多官员诧异目光的注视下,来到法肯豪森办公室门前。她似乎都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
钱秀玲不知将看到怎样一张脸?是冷面拒绝,还是敷衍搪塞?即便堂兄认为,法肯豪森极富正义感,但他毕竟是希特勒派驻比利时的全权代表,他所执行的是纳粹德国的命令。而现在,她却跑来求他赦免一个反纳粹的死刑犯。这位将军完全可以任何理由回绝她,甚至可以同情抵抗分子为由立时逮捕她。
就在钱秀玲思绪万千时,门开了。一位身板挺拔的老将军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用一双深邃的眼睛望着她。她用法语礼貌问好。法肯豪森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示意她请坐,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钱卓伦将军是我要好的朋友,请问钱女士,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
钱秀玲说明来意,并将随身带来的信件捧到法肯豪森面前。她望着低头看信的将军,紧张到极点。
忽然,她听到一句让她终身难忘的话:“好吧,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办!您回去等候消息吧。”
钱秀玲起身告辞,并向老将军深深鞠了一躬。
三天后,钱秀玲和艾尔伯蒙村民果然等来了好消息,罗杰被免去死刑,改被押往柏林集中营干苦力。
钱秀玲所不知的是,几乎每天都有人像她一样,找法肯豪森说情。而这位将军也尽己所能,试图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赦免着那些反战志士的死刑。原则上讲,盖世太保递交的死刑判决,并不归法肯豪森管辖,但他可以动用“总督”的权力与影响,改变判决。他之所以冒险为之,既是钦佩反战者的勇气,也是对纳粹暴行从心底的不认同。
1938年被迫离开中国后,法肯豪森本想携夫人回故乡颐养天年。但彼时的德意志正被希特勒带入疯狂,一位军人在战争面前,几乎无法选择退后。
1939年5月25日,退休九年,已过花甲的法肯豪森接到一纸命令,要求他重返军队。原因很简单——希特勒欣赏他的军事才能,而且,那时的德国也需人才。
只是,法肯豪森对希特勒没有好感。1938年11月,德国爆发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法肯豪森曾和几个要好的将军私下议论:“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是上帝所不允许的罪恶,是德国人的耻辱。”
但军令不可违。1940年5月,纳粹德国占领三个独立国家——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肯豪森先是被派往荷兰,后改派比利时任军政“总督”。
正是他的到来,让一位中国女性,在他的配合下,完成了一次次伟大的营救。
“他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人,应当得到公正对待”
随着罗杰被赦免,钱秀玲成了比利时人心中的传奇。全国各地被关押人员的亲属,纷纷来到艾尔伯蒙寻找中国女人,钱秀玲对前来求救者有求必应。张雅文曾问过钱秀玲,一共营救了多少人?老人摇摇头,说记不清了。而在法肯豪森晚年回忆录中,从未提及营救反战人士之事。
当年,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美丽、娇小的身影,奔波在艾尔伯蒙至布鲁塞尔的铁路线上,一次次走进塞内弗城堡。
迎接她的,永远是那张严肃而沉稳的脸。
她每次来,他都叮嘱她,千万当心比利时奸细以及盖世太保。“一定要把名单亲自交到我手上。”法肯豪森强调。而钱秀玲则每次都郑重点头。
自1943至1944年,一年时间,有太多反战志士在两人几近无言的默契中获得新生。
然而,他们的最后一次营救,定格在了1944年6月11日——也就是钱秀玲为96名人质,最后一次走进塞内弗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