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形成全国金融市场体系
郑杨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改革不断推进,为上海服务好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场外衍生品等在内的全国金融市场体系,是国际上少数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城市之一,2014年上海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786万亿元,今年1-9月份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总额已超过1100万亿元。
另外,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提供了新的重要支持,截止到今年6月末,上海的法人金融机构总数已有1448家,金砖银行也已成立,下一步,还将有重要的金融机构和市场要素机构落户上海。
自贸区将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
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取得的成绩,郑杨指出,目前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发布了51项金融支持和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了15个金融方面实施细则,面向金融市场平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上海黄金交易所启动了黄金国际版交易,上海期货交易所设定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区内设立国际资产交易平台,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形成了运用自贸账户开展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等一批新的可复制的案例。2014年6月上海自贸区启动了自由贸易账户的试点,到今年9月底,有38家金融机构有分账和单元的系统,每季自由贸易账户达到近3万多。最近上海自贸区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方案,已经获得了国务院批准,近期将要发布。
郑杨还列举了一组数据,说明上海金融发展的吸引力:目前在沪的各类外资法人的金融机构总数,已超过400家,占上海法人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其中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
得到中央支持将设立金融法院
“上海金融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我们通过主动实施各项金融服务措施,积极吸引金融人才集聚上海,同时上海也成立了金融审判庭、金融仲裁院,金融法治环境不断优化。”郑杨透露,在市政协的推动下,设立金融法院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上海将设立金融法院。
郑杨表示,上海与香港作为国家两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沪港两地的合作为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研究保险的沪港通方案,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的金融市场比例比较低,下一步要借鉴自贸区改革经验先行先试,进一步拓宽和扩大境内外的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渠道和规模,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以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的债券和试点投资其他的金融市场。
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使用
郑杨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重大的机遇,他说,下一步将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到境内金融市场来发行人民币债务,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资金流通,使上海成为海内外重大项目的投融资中心,上海和香港分别作为在岸的人民币业务中心和离岸重要的金融市场中心,要加强在岸和离岸市场互动,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使用,积极开展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以及其他多边地区合作,通过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