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被“举个栗子”这个词抓住了,动不动就说,举个栗子!每次说出这个词时,我都自己先好笑起来。
写完五十个流行词,我一直想写一个谐音流行词。
从谐音产生流行词,是一种有效的产出机制。谐音流行词主要有三种:
1.避讳。说到某些避讳、禁忌词时,用谐音让人心领神会,又不触犯过滤系统红线,如“屌爆了”转为“碉堡了”等。2.幽默。某些看起来普通、无趣的词汇,经谐音转化后,产生幽默感,如“大侠”转为“大虾”等。3.转移。某些词的旧义已被用尽,转化谐音字后出新,如“同学”转为“童鞋”等;也有贬抑性转化词,如“砖家”“叫兽”等。
以上转化方式属于不完全归纳。在互联网码字时代,还有些谐音流行词是因误输入而产生的。这个“错别字”产出方式,年轻一代称为“手癌”或“手残”。目前流行拼音输入法,重码率较高,追求输入速度可能会选错词,而造成“错别字”效果。有时将错就错,反而有趣。很多新词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如地球生命繁殖一样,这是一种特殊的变异方式。有些生存下来,有些慢慢被淘汰。
暂时还不能确定“举个栗子”的生命力是否足够强大,能否继续存在下去。但我觉得,把本来抽象的词“例子”,转变成具体的物“栗子”,让这种表达灵动且有趣起来。你甚至可以真的举个栗子在手里,会发现表达效果真的很惊艳。
有天下午,我和太太去逛街,看到一个摊点卖现炒迁西栗子。之前我对栗子所知不多,只知有良乡栗子等,都是大铁锅支起来,栗子混在一堆黑色粗砂子里翻炒。迁西栗子看起来个头稍小,颜色淡褐色偏金黄,令人产生欣喜和信服感——不知道是天然的色泽,还是有秘方添加。
食品的着色,包装上的色彩和色泽,是一门学问。国际食品大公司都有心理学、色彩学、销售学等专家团队,研究不同食品的不同颜色诉求问题。“举个栗子”,可乐饮料如果不是深褐色的,而是淡咖啡色的,给人的就是不真实的感觉。而金黄色啤酒的诉求则是表现麦芽原汁的概念。从瓶子到啤酒液体,都是金黄色,给人一种秋收、丰沛、营养满满的感觉。我个人喜欢喝德国“白啤酒”。这种啤酒名字叫做白啤酒,颜色却是金黄色泽,略带甜味,泡沫丰富,喝起来清爽可口。
很多普通消费者看起来很舒服、很顺眼,但说不出门道来的包装盒子、灌装瓶子,都是经过专家团队长时间、无数次反复研究,才最后出品的。乍一看不怎么惊艳的设计,其实藏着深厚的设计思想和高明的设计艺术。
“举个栗子”,进入了汽车社会,我们与小汽车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普通汽车和豪华汽车,在街上跑着的不同品牌,各有不同的外形设计。普通消费者不精通汽车核心技术,看车首先还是看外形。有些经典设计,一看就知道是某品牌的,而且不同等级汽车都有不同系列的设计基因,不会与其他品牌混淆。但起步晚的一些中国汽车企业,仍缺乏相关整车设计能力。粗暴者直接克隆,简单者自己拼凑,有理想的企业开始寻找意大利等国的设计工作室进行跨国合作。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壳子的汽车,在外形设计上差别真的很大。克隆和拼凑出来的汽车,在路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流行词可以进行谐音转化,说者有心一笑。但在中国开始强调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时,高技术的产品设计要形成自己的美学,不应该还是这么简单地“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