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设计行业也必然从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在中国,人们可能觉得只有10%的设计是高质量的,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只有10%不是高质量的,因此通过一定的机制,不仅能推动高质量的设计涌现,还能化解中国设计外包的众多困惑。
处处都是办公室,创意阶层自由工作
设计师的最核心价值是“手艺”,随着社会分工不断专门化,设计师自我实现的本质必然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应用。毕业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目前在旧金山Prezi公司任职的设计师张乐乎说:“作为设计师,我希望能专注于设计,不用担心跑单或者客户的百般刁难,做出最棒的设计。”张乐乎刚刚通过特赞接到并完成了美国Trustlook公司的视觉设计项目,而他也把自己的这次项目经历撰文放到网上,将经验和方法论传播给了更多的年轻设计师。
2015年,中国的设计行业从业者数量已经达到1700万,而包括设计师在内的创意阶层的体量则更加庞大。根据麦肯锡研究院和多伦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在未来5年内,中国创意阶层将占劳动力的17%,达到1.3亿人。“这群人有一个共性:他们无论在哪,只要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杯咖啡、无线网和电源,就能投入工作。他们不需要被全职雇佣,只需方便地通过一个平台来对接、管理和完成项目。创意设计是一种工作类型,而非固定的工作形式。”,特赞的联合创始人王喆说。王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是美国的自由职业者管理平台Work Market早期的核心工程师。
在创意阶层崛起的背后,是“按需经济”(On-demand Economy)的崛起。“按需经济”的意思是,在互联网经济中,服务方可以根据需求方的需求变化,来实时匹配服务。在美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按需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并已经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从即时打车到美甲上门,都有相对应的互联网平台。对于更高质量的技能的需求,市场正在摸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去年,“按需经济”市场规模在美国为2.5万亿美元,30%-40%是创意设计相关的领域。特赞关注的是正是这群高技能的创意人士,在设计这个垂直领域,如何根据需求的波峰波谷来调整服务的供应频次和质量。
正是看到这样一个市场,范凌通过一年的筹备,借助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Design Matters”科技设计论坛等方式,将高质量的设计知识传播给设计师,将众多设计师和关注设计的人聚拢到一起,目前特赞已搭建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群。同时,他也利用社交平台吸引优秀设计师参与,已有5000多位优质设计师注册,目前转化了800多位设计师参与对接。这个社群、这批设计师将成为改变传统设计行业供需关系的力量。
互联网降低门槛,高质量设计师专心“手艺”
特赞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打破信息壁垒,第二个问题是让设计师有尊严地服务客户;第三个问题是让客户获得最优质的服务。特赞目前服务的领域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平面设计、UI设计、插画设计。当客户发布一个项目,在3天内,平均每个项目会获得8.5个设计师提交报价和合作意向。这样的“派单”模式背后有着特赞特殊的设计师筛选机制,申请入驻设计师在经过筛选后,一般只有15%-20%的获批率。范凌表示:“只有确保优质设计师资源,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客户在我们的平台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绿地集团、SOHO中国、蓝色光标、36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都曾通过特赞成功完成设计项目。截至今年10月下旬,网站在上线后4个月内已经有2000多个B端客户注册,共发布项目817个。如果按照现有的速率增长,未来12个月特赞会为设计师提供3亿元的项目。
范凌把劳动力比喻为水:“过去,每家每户分别蓄水,有时太多,有时不够,自来水出现以后,人们可以按需取用。特赞就是一个创意设计人的蓄水池,客户可以按时、按需、按要求、实时获得设计能力。”目前,特赞在开发设计师与客户之间“商务流程”工具,更彻底的把设计师从“商人”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专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