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上设立了“当代首饰艺术设计展览”、“‘瑞丽宫’玉雕文化艺术”、传统宝玉石的设计展,及意大利欧纳菲珠宝当代珠宝设计学院的设计师与学生作品展,所占区域达到近千平米,让珠宝与首饰设计爱好者领略到最新的风潮。在上海设计周期间,主办方还邀请了全球知名的当代珠宝设计学院欧纳菲的校长吉奥·卡邦来到上海,举办了一场珠宝设计工作坊活动。
“珠宝的世界是复杂的,它并不独立,包罗万象,珠宝不仅仅涉及材料,还涉及科技、工艺、设计、技巧,如何将概念表现出来,用什么技术来实现想要表达的效果,这些都和珠宝设计有关。” 吉奥表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将材料、技术、工艺、相关度设计、概念性设计等的教学结合起来,将课程分化详细,将教学设备分门别类。同时课程也会邀请各领域的资深人士,包括手工艺家、艺术家、设计师和专业者一起参与教学,为学生传递不同的设计思维,建立珠宝设计的跨界思维。”
在珠宝设计培训上,除了保证雄厚的师资,欧纳菲在针对基础的人才选拔方面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在吉奥看来,从事珠宝设计是要有天分的,欧纳菲在选拔学员时看重学生是否对珠宝设计有敏锐的触感,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能达到学校所期待的高度。艺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风格的独特性,千篇一律的设计会让艺术没有价值。因此,珠宝设计教学要引领学生形成个性,这是欧纳菲和欧洲其他珠宝设计学校的不同点。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新的发明和新的材质,珠宝设计不仅需要宽领域的知识,更需要与新技术对接,敏锐洞察时尚变化,学习珠宝设计不能将所学范围局限在狭窄的领域里,而应将珠宝设计看做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与其他设计相比,因为珠宝要被人佩戴,所以这也要求设计出的形式和美感必须符合人体的审美。珠宝设计师并不需要很多和其他设计师不一样的特质,唯独要保持对人体的敏感度。比如如何保证手指粗大的人佩戴戒指有美感,在选拔人才时也会招收一些懂肢体表达、舞蹈、表演的人,这些素养都会使设计出的作品更打动人。风格化、个性化、终身化、有美感,这些都为珠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追本溯源,辨析潮流。虽然珠宝设计必须以新技术为支撑,但传统手工业仍不可忽视。传统能够揭示技术沿革的路线,有助于做设计的时候知道现在的趋势从何而来。设计师必须明了这个行业的演进,这有助于把握设计之道,并预测未来的潮流趋势。珠宝设计的潮流,不同国家、地区的潮流也是不一样的,就如意大利和德国的潮流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一些国家的人喜欢佩戴许多珠宝,就连男士也喜欢佩戴珠宝,比如意大利的男士会佩戴很多钻石、项链,这都根源于不同的文化理念。因此,趋势并不唯一,趋势需要辨析。珠宝设计需要“道术合一”,让设计风格化、有美感、合潮流。
尚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