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离开之后,世界于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文 珍
   ◎ 文 珍

   2014年国庆年假,最后一天淹留伊斯坦布尔,同伴问我,何处去?我想了半天:那么就去纯真博物馆吧。

  什么博物馆?

  就是帕慕克那本同名小说,《纯真博物馆》。在现实生活里,他用诺贝尔奖金,建成了一个和书中描述一样的博物馆,再现了文中细节和提到过的物事。

  这样的念旧、病态、敏感、自恋、深情……同伴参观完之后说:我敢发誓帕慕克一定是你们巨蟹座。

  看这小说还是2011年的事。当时分了两个礼拜断断续续看完后,觉得这本比享誉天下的《我的名字叫红》更好,正如我一直觉得《霍乱时期的爱情》远胜于《百年孤独》。而到了现实中的纯真博物馆,我才知道,全世界和我有同样观感的帕迷原来如此之多,整整一上午,陆续有人沉默地进来朝圣,轻声交谈,不时低呼,但总而言之整个参观过程都安静得令人感动。小楼分三层,一层层复制再现了书中提到的诸多经典场景,包括那个著名的嵌有“芙颂抽过的4213个烟头”的墙。在二层转角楼梯的白墙上,一行简单英文却比那4213个烟头的视觉冲击更令人震撼:“错过了之后我才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这是写在博物馆墙上的两句原文之一。刹那间,曾经的阅读记忆和被瞬间击中的颤栗感同时汹涌而来。

  阅读本书的个人阅读记忆,大致可以按顺序分成五部分。

  第一个五分之一,是一场开门见山看似通俗的三角恋的开端。于“我”而言,贫穷的远方亲戚芙颂固然是个漂亮姑娘,但富有的未婚妻茜贝尔也不乏魅力。“我”自信不会爱上芙颂,却可以保持一段隐秘的男女私情。

  第二个五分之一渐入佳境,感官描写细腻深入,部分甚至细致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在“我”心目中,没有名分的芙颂其实已在情感上全面战胜即将与凯末尔步入婚姻殿堂的茜贝尔,只是凯末尔本人尚对命运之拨弄反转惘然无知。

  第三个五分之一:这部分的一百页冗长重复,是犹如土耳其细密画和中国工笔花鸟一样重叠明灭曲折反复的古典写法,现代读者也许无法一一咀嚼消化,可能有点不耐。

  第四个五分之一:读者被进展缓慢的情节裹挟,终于渐渐习惯了冗长绵密的叙述笔调,并进一步接受这其实也是这位土耳其籍诺奖得主的风格。命运之手轻而笃定地拉开残忍帷幕,料必结局不好,可又不知是怎样一个不好法,“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因为完全是等待。”同时备受煎熬的读者们终于被更备受煎熬的凯末尔先生感动。他失去过芙颂又重新找到,并且和她全家甚至丈夫一起,共同度过了漫长的八年。拿走芙颂用过的生活用品加入秘密收藏的习惯依然保留,他似乎希望身边林林总总的物事皆打上“芙颂”牌印记,并且人为加快这种盖章的步伐。

  第五个五分之一:进入收官环节。“我”——凯末尔先生成了成功的电影人。芙颂的丈夫爱上了别的女明星。“我”似乎可以娶芙颂了。叙述节奏一点点加快,宿命阴影日渐凸显,读者就像恐怖片看到紧要关头,空自毛骨悚然却无力扭转乾坤。帕氏确是大师,也许略嫌啰嗦,却并未过度,至少算准何处戛然而止,便可以斩获最多的眼泪、不甘与迷惘。

  “两个男人,带着惊讶、爱恋和敬意看了看芙颂穿着绣有9号字样的黑色泳装照、她蜜色的胳膊、忧伤的脸和曼妙的身体。即便在照片拍摄三十四周年,她那充满了人性的热情又多愁善感的面容依然令我们为之心动。”

  “我说:‘凯末尔先生,请您把这张照片放入博物馆。’“奥尔罕先生,请您别忘记,我在书的最后要说的是……”“我不会忘的。”

  “他满怀爱恋地亲吻了一下芙颂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了西服的左胸袋里。随后,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对我笑了一下。”

  “‘请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

  最后这句,出现在现实中的纯真博物馆的三楼。同样是白墙,同样是简简单单一行字,却让不知多少读者行至此地潸然泪下。这个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与小说高度同构的艺术品,所有的灯光、橱窗布置、旧时代照片和穿着老式连衣裙的模特儿,都是小说幻境在现实之中的投影,比一部电影充满了更多诠释的可能性,又给原著小说增添了一种疑幻亦真的现实感。在这个层面上,说帕慕克是最浪漫诡谲、最深谙遮蔽与诉说之道的当世作家,绝不为过。

  文中说这话时的凯末尔,已将半世盛年全部沉没到一段暗昧难明、充满磨难的禁恋之中,最后告白却让我想起《包法利夫人》的尾声,爱玛已死,包法利先生在小桥偶遇罗道尔夫,后者惊慌失措,而他却说:“我原谅你。这就是生活。”看似不可撼动的恨意之下,是人之为人注定难以摆脱又仍可互相谅解的自私、怯懦与哀矜,以及一个爱者九死其犹未悔的深情。

  离开博物馆时我问,世界上真有如此质地精纯旷日持久的爱么?倘若凯末尔最终得到芙颂,传奇是否早已化为乌有?——而一段关系之中,究竟是爱人重要,还是被爱重要?《纯真博物馆》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展示,一生被苦恋的芙颂含恨自戕,而痴心半世的凯末尔先生却手建博物馆展示“一生幸福”,答案因此似乎不言而喻,真正的幸运儿,大概本来就是那个爱得更多的人;然而,这所谓幸福却只出现在永难实现的爱欲与尘埃最终落定之后,甚至被爱者肉身已逝,方与疲惫的宁静一起姗姗来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6版:街拍/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2015中超盘点/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2015中超盘点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你离开之后,世界于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任璧莲的短篇小说
新书推荐
太阳是有黑子的:读小说《烈日灼心》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B02“你离开之后,世界于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2015-11-01 2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