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人们常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意思是,书生在经世济民方面不能发挥什么作用;说到底,是说书生没本事,没用。这个话对不对?人们自有判断。历史上那些宰相、尚书、县令等等,哪个不是书生出身?也许,发明这句话的人,更多的是在指他所看到的那些书生,不能学以致用,只会空谈,办不了事,误国的概率很高罢了。
现在,“百无一用是老人”的说法很流行。其实,人到老年,参与社会物质和文化建设的程度和机会逐渐变低,变少,是十分正常的事。有的老人因而觉得自己成了没用的人,甚至以为自己被社会抛弃了。这个想法当然不对。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成了“百无一用”的老人,那又有什么呢?你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一个老年人应有的福利,因为在那个“福利”里,有你曾经的贡献。
不过,我们还是主张老年人要有一点“看家功夫”,它不仅仅是为了消遣,还能使自己的存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赢得世人更多的尊重。要知道,所谓“独门功夫”,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还在发挥积极作用的知识产权。谁有这个资源,谁就是王者,何惧被社会边缘化?那些身怀绝技的老者,给予人们的启发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