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十一”物流影响不大
近日,国家邮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并加快推进实名收寄。自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的快件,通过自助邮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邮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
国家邮政局此番要求,主要是为了发生快件爆炸案等情况后可快速溯源。但多家快递公司均表示,现实操作中,一般对于首次寄递快件或者无固定场所(比如在某条路边、住在酒店)呼叫快递服务的用户,才会要求实名制核实,“比如你经常在公司或在自己家寄快件,我们就默认算是实名。”沪上一家快递公司的员工说。
也因此,从今天开始要求实施的快递实名制,对于即将到来的“双十一”物流高峰预计影响不大,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均表示,“因为‘双十一’的大部分寄件方为天猫等电商客户,都有安全协议,不存在实名制核查问题。但用户私人信件业务可能会有影响。”
真正全面落实面临诸多问题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要真正落实实名制,面临诸多难题。首先不少网友对寄件实名制所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表示担忧,个人真实姓名、地址、电话等真实信息全部都将公之于众,快递公司能否做到“不泄密”是个问题。
其次,快递公司也担心消费者不配合,“一律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件等,可能会损失一些用户,因为有些对隐私敏感的用户会选择对实名制执行不严的快递公司。”有的快递公司还担心实名制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快递公司的成本。
再次,即便是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验视制(对用户交寄的包裹和印刷品,快递服务组织收寄时应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可不予收寄),在实际操作中也远没有达到“百分百执行”,而验视制和实名制都是为了快递安全。同时,实名制目前仅限于“通知要求”层面,真的要严格落实还得通过立法,没有立法仅凭快递公司的职业操守,很难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