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以极端天气为引子,在舞台上搭起大巴,让各色人等轮番登台。剧中,一个名叫骡子的矿工为了给女儿交学费铤而走险,涉入一桩案件,必须在24小时之内赶到目的地。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将他乘坐的大巴车拦在了公路上,他带领车上形形色色的乘客挖雪开路,没想到被赶来报道的电视台记者当成了英雄。与此同时,一队特警正匍匐在后,伺机抓捕这名犯罪嫌疑人……剧情在多场次的频繁转换中推进,导演索性将场与场之间无缝打通,当此时此地的人物穿过彼时彼地的人群,不同场景也完成了交互展现。过士行像是个冷静的摄影师,端着客观的镜头,让每个角色都显露出最真实的自我,显示出比天气更寒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全剧以场为结构,场场相连,共计20场。多场次的频繁转换,颇有几分电影叙事的效果。有时舞台的前半部分是电视演播室,后半部分就是医院的手术室。过士行还刻意设计了许多观众感觉特别“出戏”的间离细节,如电视节目里主持人和嘉宾正襟危坐地探讨携毒矿工命运时,却插播极具喜感的拙劣的电视购物广告。台词直指人心是过士行的语言特色,在“地球的冰河期就要到了”的呐喊中,全剧终了,似乎让人听到了作者对人与人彼此关怀的呼唤。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