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骗子的话术单
潘高峰
  潘高峰

  昨天是“11·11”。疯狂的买买买之后,有两种人可能最忙,一种是快递小哥,另一种是骗子。

  “电商客服”打来电话,说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动态密码等信息,这一直都是“长盛不衰”的骗术,早已不足为奇。奇的是,骗子往往对于客户的姓名、购物的情况一清二楚,让人防不胜防。

  前不久,中国警方远赴印尼打击电信诈骗。我随警采访,去了骗子在境外的窝点。让人感到震撼的,除了诈骗窝点竟是超级豪华的别墅,还有骗子们录下作为教材的诈骗经过和那厚厚一叠“话术单”。

  在那些电话录音中,骗子操着浓重台湾腔的普通话,用着最老套的骗局,将一个个被害人骗得七荤八素,有的甚至失声痛哭,让人有一种荒谬感。但看了骗子的“话术单”后,却又感到这种荒谬,也有可以理解之处。

  所谓“话术单”,就是行骗的剧本。在这些从窝点搜出的“话术单”上,最触目惊心的,不是骗术诡谲,而是每一张上面,记录下的被骗者的个人信息:姓名、座机、手机、身份证号、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甚至还有政治面貌。

  这是骗子撬开被害人防备之心的“利器”,那种张口就能喊出你姓名、报出你住址、读出你身份证号、说出你职业的巨大冲击力,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落入彀中。

  这些信息怎么会落入骗子手中?昨天“大发神威”的电商们,很多都做过不小的“贡献”。去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电商信息泄露主要为支付宝信息泄露、快递单贩卖、购物网站账户被盗等,已成为电商行业的潜在危机,时刻威胁着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账户安全,同时也是影响购物体验和经济安全的定时炸弹。

  如今在网上,个人信息出售已形成黑色产业链,做机票的、做电商的、做手机广告的、做手机木马的、送快递的都有办法拿到数据,甚至很多电商会主动把数据卖掉赚钱,根据数据新鲜度、是否被“洗过”(被人用过)、数据收集时间来定价。

  经过层层转卖,这些信息最终成为骗子“话术单”上的字句,并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目击/街拍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商界/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严格标准严格执行方才见效
骗子的话术单
有种忙叫“只是看起来很忙”
狂欢中的尴尬
不升官就吸毒?
让墓碑记住教训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骗子的话术单 2015-11-12 2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