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九支队首先派出侦检组对现场及环境进行检测,来自市地震局的救援队现场布置测震仪,现场跟踪监测余震,并随时向总指挥提供实时震情活动,以便决策。紧接着,无人侦察机在废墟上空盘旋,50余名武警战士,携带生命探测仪、龙门架等先进的搜救工具进入废墟,从地面浅埋至深层缝隙,层层搜救受困者。三只搜救犬也迅速深入狭小的救援空间,弥补人工搜索不足。
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压塞病情危重!战士们刚刚从废墟中挖出一名重症伤员,已呈现“昏迷”状态。东方医院医护人员在废墟现场实施生命复苏,插管后立刻送入手术车。现代化的越野手术车闭门消毒5分钟后,即可实施开胸手术,解除病人致命性损伤。“医护人员还在灾区现场铺设红、黄、绿、黑四个救治区域,按照国际通行的现场生命救援方式,分别代表危重、重症、轻伤、死亡伤员。”现场总指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逐一“解说”。
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肖功建指出,这次应急救援演练是十分难得的三方联合,改变了过去各系统单打独斗式的孤立救援。地震探测、烈度监控、结构工程、环境监测等技术人员先行,武警救援和医护救助“手拉手”,使得现代的灾害救援不再依赖“人海战术”,而是科学救灾、精准救援。
“雷达生命探测仪,发现5至15米地下幸存者;蛇眼生命探测仪,利用音频、视频等传感器,寻找狭缝中的生命迹象。”武警九支队救援中队中队长孙登峰告诉记者,此次演练运用了各种先进的装备和方法,包括斜向救援、V型救援等适合上海的高层建筑救援方式。与此同时,将士们正在钻研苦练地铁灾害救援技术,为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公共安全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马亚宁
相关链接
东海地震上海怎有震感?
上周末,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4日4时51分在东海海域(北纬31.0度,东经128.7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上海嘉定、松江、杨浦、浦东有市民反映震感较明显,引发人们担心。
上海地震预测与分析中心研究员尹京苑表示,此次东海地震发生在日本以西海域,并不是经常发生大地震的日本东部海域。这个地区的地震,不似日本东部海沟俯冲引发的地震那样震级高、频次多,影响范围广,通常是由单纯的板块运动造成,为“孤立型地震”,震前无一波小地震,余震也不明显。
相距700多公里,上海也有震感,是由于上海地质覆盖层较厚,对长波有放大作用,特别是居住在高层的市民震感较明显。一般情况,8层以下楼层的居民则震感不明显。此次东海地震对上海高层建筑带来的震感,也远未如汶川地震时。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市区域测震台网共有台站33个,上海市行政区域的测震监控能力达到M0.5级,上海行政区外50公里范围内测震监控能力达到M2.0级,定位精度小于5公里。区域地震速报,2分钟左右可以提供计算机自动处理结果,12分钟内经人工复核做出地震速报,可确定地震时间、地点、震级这三要素。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