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
——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冬天的印象。
“我的老家在江苏,南方人都说北京冬天有暖气很热,其实这要具体看个人的居住情况。”
——北京朝阳区管庄西里小区居民杨新月,住的是一个大约20多年前建的“90后”板楼,保温性能较差,杨新月又恰恰住在一层,室温根本达不到18℃的基本供暖标准。不得已,“双十一”期间,她抢购了一大批保暖衣物。她说,小区内至少有二十几户面临同样的问题。
“业主认为暖气烧得不好拒绝交暖气费,而供热企业因收不回供暖费无力提供更好的采暖服务,这种‘死循环’在集中供暖的北方十分常见。”
——北京热力集团副总经理刘荣近日透露,北方供暖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理想,去年整个采暖季内,负责北京三分之一城区供暖的北京热力集团接听了约15万个投诉电话,七成以上是投诉室温不达标。与此相应的是一些市民拖欠暖费。
“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一是觉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补贴,事实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二是认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实,冷热不均、环境问题都困扰着北方老百姓。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近日表示,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上可能存在误区。
“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
——新华社昨天播发记者调查报道,认为如何供暖背后存在“集中与分散”的模式之争。
“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做好供暖模式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算好经济、节能、环保‘三本账’,早日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供暖模式。”
——荆楚网今天刊发署名文章表示,地域有别,供暖却不能局限于南北之分,让所有群众都能在冬天不再受冻才是“终极目标”。
本栏编辑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