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创新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在于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机制,让农民按份享有集体资产,参与经济管理,分享收益,以此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因土地征占、资产处置、财务和收益分配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遏制“城中村”的无序发展,从制度上遏制“小官巨贪”的现象,维护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
虽然,这一改革在申城的推进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却仍需“加把劲”。
市农委前期调研表明,从总体来看,各区县之间仍存在进度不平衡性,中心城区改革难度大于郊区,一个原因是,中心城区区级层面未设主管农村集体资产部门,单靠镇级自身难以协调改革中遇到的工商、税务、土地等问题,影响改革积极性。
同时,改革后的收益分配,也有压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中,有171个村级改制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收益分红。尽管改革是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但人们普遍对改革后的收益分配期望值较高,村与村之间相互攀比,也是常见的心态,村干部普遍表示分红压力比较大。这,也都是农村产权改革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今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公开、公平、公正贯穿始终;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运营管理、资产监管、民主监督、受益分配等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还要加把劲。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