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提升
● 统一城乡教师基本配置标准。学校教师配置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即:小学的师生比为1:20.7(农村学校的师生比不应低于1:18.4)或每班配备3至3.1名教职工;初中的师生比为1:17.6或每班配备4.1至4.3名教职工。
● 均衡配置优质教师,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高级职务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的高级职务教师。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从中心城区学校向郊区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
● 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培训经费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区县每10所学校中至少有1所市或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必须经过一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 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并做到逐步增长。采取绩效工资总量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
硬件升级
● 既有学校通过已有多功能教室改造,增设小舞台和改造灯光、音响设备,实现功能复合利用,满足学生剧场功能,为学生综合性活动开展创造条件。新建学校学生剧场建设方案纳入多功能教室统筹考虑。
● 既有学校在具备建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扩建已有室内体育用房、风雨操场,改建室外体育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室内体育活动空间。新建学校应按建设规模配建室内体育馆,满足雾霾、阴雨等时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
● 各区县充分利用社会游泳池(馆)资源,根据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室内游泳池,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游泳课程需求。
● 加强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充分满足学生探究、体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使中小学图书馆成为集信息资源、学习研修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图文资源中心。
● 实现所有中小学校园网络主干带宽和接入带宽不低于千兆,实现所有中小学教学和办公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