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注重对于老建筑的保护与激活。然而,政府和市场似乎一直对如何激活存在分歧,究竟应该是“创意带动”还是“修旧如旧”保留原汁原味,不断地在尝试和博弈。
我们对于老厂房改造创意园区不陌生,但似乎改造的厂房园区尚需人气滋养;我们对于老洋房改造成为酒吧不陌生,但市场急于求成的餐饮改造早已让老洋房变得千篇一律;我们对于历史街道“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也不陌生,但一刀切的原则之前我们似乎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新语境之下的“旧”,什么才是特色?
武康路370的私宅改造毗邻378武康庭创意园区,因此面临着还原宁静生活气质还是展现摩登时尚都市生活的矛盾之中。基于对历史街区气质的尊重,业主最后设定为私人时尚展示及工作室。设计师在思考本案时,区别于一般工作室的私密与保守,以开放的姿态将一楼原本私人时尚展示空间开放作为城市空间。立面上现代的垂直绿化与街边婆娑的梧桐相印成趣;落地窗里戴着法式宽沿帽的模特演绎着都市时尚;路过此处,你隐约可见铁栅栏后的枝型吊灯,弧形玻璃窗里夸张的红唇沙发,耳边是潺潺的水流声,二楼工作室里传来优雅的蓝调布鲁斯,也许你可以看见穿着皮衣的模特背后反射的玫瑰金色镜面,但一切都隐匿在铁艺落地窗之后,不需要你刻意停留,你也可以一窥白墙之下的时尚前卫,就连隐藏在绿丛中的霓虹灯都会在傍晚细腻地勾勒出风景万种的都市生活剪影。在这里各种时尚生活的美好细节都通过建筑和空间被含蓄地分享着。设计师和业主以细腻的自控力在向这个历史街区反馈着新语境背景下得城市生活美学。而这正符合武康路时尚优雅的海派生活气质。
我们在保护与改造老建筑,历史街区的时候,需要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看待老房新生:什么是都市人的向往?都市人的心声?对于新都市的追求点?处理好针对人与地的关系,才能以创意发酵,让城市人真正爱上历史街区,爱上有粘性的魅力都市。
(作者为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