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候,除了双抢,就莫过于摘茶油果了。摘茶油果一般在果子成熟的前三天开始采收,到成熟的后七天采收完。
茶油果分寒露果和 霜降果,寒露果一般在10月5日开始采收,霜降果一般在10月20日开始采收。前后个把月时间。摘早了,影响了茶油果的出油率,摘晚了,茶油果在树上自然开裂,茶油籽就散落在山地里了,很难收集。茶油果采回后,堆放不得超过六天,堆放高度不得超过0.5米,要及时脱粒晒干,除净杂物后榨油。
所以这段时间,县乡的机关、小学也要放假几天,机关人员和小学生各自回村帮忙。说起摘茶油果,小学生可是难得的好帮手,他们一个个都特会爬树,大人们站在地上摘,他们就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摘,专摘采摘难度大的树顶茶油果。他们把摘茶油果当作玩耍,在玩耍中劳动是很幸福的。玩耍中劳动效率最高。
与双抢不同,各村摘茶油果,要乡政府出面协调,连哪个村什么时候摘,都由乡里统一。乡、村还要成立摘茶籽领导小组,出规定,贴布告,刷标语,要求大家自觉在“寒露”、“霜降”前3至4天去采摘,不准偷摘、抢摘,早摘,这是为了提高茶油果出油率。但是心急的人们往往做不到,没有茶油山的老表更做不到。每年都有人提前抢摘或偷摘。
真正到了摘茶油果那几天,那才叫热闹呢!光说我们村吧,每天天刚刚亮,全村的男女老少就挑着箩筐、背起扁篓全部出动,(当时是按摘到的茶油果重量计工分的)。山上山下,人声鼎沸。大家一边开玩笑,一边抢摘。摘茶油果要一片林一片林摘,摘完后的茶油林,就向任何人“开放”了。任何人可以自由“捡”,“捡”到的茶油果归己。老表们称为:“捡野茶籽”。有私心的人在村里集体“摘”的时候故意不摘干净,或者将摘下来的茶油果藏在草丛里,待“捡”的时候捡回来就属于自己的了。由于摘茶油果讲究时限,村里茶油林又多,对那样的事,一时也顾不过来,大家都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年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年村里茶油果总产量到底是多少,其中被偷摘的有多少,被“捡”的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能“统计加估计”。当然,分到各家的数字才是实实在在的数字。
我以上“翻”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黄历”。现在,林权、经营权落实到了户,茶油树都有“主”了。茶油果不会再被“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