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蓝天下的至爱
     
本版列表新闻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奉献精神,将捐资助学与志愿服务结合,累计助学支出306余万元——~~~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奉献精神,将捐资助学与志愿服务结合,累计助学支出306余万元——
10年慈善路 助学更育人
李一能
■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团队成员
■ 受助学生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
■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举行夏令营活动资料照片
  2005年6月,原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病逝。同年8月,他的亲属来到市慈善基金会,道出了老人最后的心愿:将老夫妇全部20万元积蓄用于慈善助学。同年9月,长孙陈海筹集了30万元加上老书记夫妇的全部积蓄,建立了“国栋慈善助学基金”。10年后,“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在陈国栋老人长孙陈海的运营下,基金规模已达1300余万元,助学支出累计达306余万元,资助了797人次品学兼优、家境贫困、富有爱心的大中小学生。

  11月29日,“精彩十年,梦想同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十周年”活动在青松城举行,活动回顾了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十年来走过的历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出席并讲话,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铁迪、监事长罗世谦、副理事长宋仪侨、吴幼英、金闽珠出席并接受捐赠。“爷爷的心愿我会延续下去。”陈海告诉记者,爷爷奶奶低调、扎实、不图虚名、待人宽厚的人生信条,正是他十年来运营国栋助学基金的一贯准则。

  从50万元到1300余万元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成立之初,由陈国栋老书记夫妇奉献的全部积蓄加上老书记的长孙陈海筹集的50万元起步。之后,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夫妇捐出积蓄40万元,许多老干部、老共产党员纷纷解囊献爱心,十年来不断捐赠、募集、发展。目前基金规模已达1300余万元,助学支出累计达306余万元,资助了797人次品学兼优、家境贫困、富有爱心的大中小学生,一批优秀学生在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帮助和支持下,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这1300余万元基金中,除了老书记、老领导的奉献之外,还有陈国栋老书记众多亲属的爱心,也有众多企业家和个人的慈善捐赠。今年上海市级机关党委将干部和党员同志们的捐款送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慈善专项基金,其中有50万元加入国栋助学。

  基金通过各种活动,让受助学生们感悟老书记的国栋精神。在每年发放助学金和多种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基金负责人和义工们都会讲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组织阅读历史书籍。国栋基金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栋夏令营”,到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登长城、参加升国旗仪式,到井冈山瞻仰革命遗址,接受革命教育等等。

  11月29日,一批爱心人士和单位又为基金注入了310万元善款。陈国栋的亲属们、深圳智和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江一平先生和吕露女士等共捐助310万元,用于资助在沪就读的家庭贫困、品学兼优且富有爱心的大中小学生。

  评“国栋之星”传递正能量

  10年来,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在推进慈善助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感悟老书记的国栋精神。陈国栋老书记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即使在革命陷于低潮的腥风血雨中仍信念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他的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即使在解放后担任中央部门和地方要职时,仍兢兢业业、满腔热忱地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的和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一生关注教育发展,从领导岗位离休后,辞去所有职务,只担任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改善教师待遇、推进上海普教事业的发展。

  国栋基金在每年发放助学金活动和多种学习活动中,介绍国栋生平,讲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组织阅读历史书籍,激发同学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俞正声同志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在《国之栋梁——陈国栋老书记百年诞辰纪念册》序言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弘扬国栋精神就是要使老书记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代代相传。而这正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十年来,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在推进慈善助学过程中,始终注重传递一股正能量。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陈海和国栋基金义工老师们利用每年助学活动的契机,组织学生交流思想,畅所欲言;给品学兼优或进步显著的同学授予“国栋之星”荣誉称号,勉励同学们关心国家和集体、刻苦努力学习、富于理想和责任。

  国栋基金还组织了国栋读书会、国栋之友联谊、参观博物馆科普展等多样化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培育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诚信、友善、互助、乐观、向上的精神。国栋基金在实施慈善助学的过程中,努力践行和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成立慈善助学教师义工队

  基金成立之初,也同时成立了慈善助学教师义工队,打造了“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的助学新模式。市慈善基金会和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共同组织优秀班主任和德育老师与受助学生结对,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而且关心受助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教师义工们不断付出着爱心和精力。他们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通过家访、谈心,电话、上网等方式,帮助同学打开一个个心结,解决一次次困难。有的义工老师家住郊区,离中心城区比较偏远,但是,国栋基金节假日组织的各项助学、交流活动,他们仍积极参加,默默无闻地陪伴孩子们。

  陈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经常和义工老师们促膝谈心,研究讨论,在亦师亦友的大家庭氛围中促进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受助同学高鹏说:“我感谢国栋基金,喜爱国栋大家庭,更多的原因在于你们给了我一个精神支持,让我可以安心学习。”国栋基金教师义工队被市精神文明办授予“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陈海和义工队队长忻晓雷老师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慈善之星”,多位义工被授予“上海市优秀慈善义工”。

  昔日受助者今日慈善人

  爱心接力不断传承。2011年春天,国栋基金首批受助学生孟一坤等同学发起成立了“国栋之友社”,目前已有成员50余人。受助同学完成了学业、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后,纷纷加入“国栋之友社”。他们坚持参加国栋大家庭活动,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去关心国栋的学弟学妹,关心国栋学子的发展。他们有的捐出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为基金增值献上一份爱心;有的积极参加学校和单位的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做一名慈善义工,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在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成立十周年的活动上,曾受到该基金资助的学生孟一坤也来到现场。目前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的他,不仅是受助者,也是“国栋之友社”的发起人之一。曾经在重点高中读书的他,在学习的重要阶段,父亲突发耳聋失聪、母亲又查出两个癌症晚期。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国栋基金”资助了他,义工老师们在精神上支撑他。后来,他以学院第一的成绩大学本科毕业,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还免试直升攻读硕士。即将离开“国栋”时,他同一些受助学生发起并成立了“国栋之友社”。关心受助的学弟学妹一起成长。

  许多熟悉“国栋”的人都觉得,它从来不是一个按照单向资助模式运作的传统基金,而是由一支有着义工教师队伍和学生参与的“立体”运作基金。每个人都全身心融入“国栋”大家庭。

  真慈善欢迎社会监督

  在活动现场,陈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他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待人宽厚。“我爷爷身边有一位工作人员,战争时期就一直跟着他,并且落下残疾,直到50多年后已经无法工作,爷爷依然把他留在身边当亲人一样照顾。”陈海说,爷爷奶奶善良、真诚、无私的品质,从小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家风使他为了延续爷爷心愿,走上了公益慈善的道路。

  回顾十年慈善事业,陈海认为一支高效的义工队伍非常重要。例如“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中的许多志愿者就是班主任老师,他们对于学生的情况非常清楚,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贫困学生的信息传达到专项基金管委会。而管委会也有一个面试制度,确保受助学生品学兼优。

  坚持、低调、扎实、不图虚名,是陈国栋老夫妇为人处世的原则,陈海也希望把这样的精神带入“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他并不急于扩大基金的规模,而是走“精品路线”,慢慢累积资源平衡发展,通过各种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国栋慈善助学基金”的理念,加入到慈善助学的队伍中来。

  陈海认为,如今公众对于公益的参与度与热情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公益的监督也会越来越严格。“真金不怕火炼,公益慈善需要社会监督,这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陈海说,对于真正做慈善的人,公众对他们严格的要求是好事,只有把自己做到最好,才能使人们信服。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题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颐养/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事
   第B04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10年慈善路 助学更育人
新民晚报蓝天下的至爱A1210年慈善路 助学更育人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