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新常态呼唤
职业教育新作为
胡卫
  当前,我国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创新驱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定位上,职业教育发展将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快速,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全国中职招生628.85万人,但是与“到2020年,我国中职和普高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职在校学生规模到达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这一战略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功能上,职业教育要与经济转型同频共振。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等重大国家战略,职业教育要更加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让“中国职教”与“中国制造”交相辉映。特别是面对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难题,职业教育尤其需要精准发力,通过政策倾斜、对口帮扶等形式,加快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在模式上,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需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需求,开辟资源,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职业教育各要素。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学结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要改革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更多在职在岗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渠道。

  胡卫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题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颐养/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事
   第B04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高职教育“托”起就业阶梯
经济新常态呼唤 职业教育新作为
高职教育关键词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4经济新常态呼唤
职业教育新作为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