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色 课程改革重塑国家课程
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画风转变中,学校这块“画布”上就必须添几抹亮色。在遴选教育改革主色调的过程中,市三女初选择从课程作为突破口,并将其运用在学校发展的蓝图上。瞄准课程改革,市三女初创出“综合素养培育课程”体系。这套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立足于国家课程的“TOK课程”(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理论课程体系)、从学生兴趣出发的“自选拓展课程”以及着眼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活动类拓展课程”。其中TOK课程已成为市三女初课程改革过程中最闪亮的一股色彩。
TOK课程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力尝试。定位为必选拓展,TOK课程势必要融入日常教学。2011年起,市三女初就每一门国家课程,每周拨出一课时,独立或合作开设TOK课程,形成六至八年级三年全覆盖,惠及全体学生的“一纲十八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非文本知识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中视野得以开阔。
“这十几本紫色课本是TOK课程的教材。”科研组主任马琳介绍道:“课程光有形式还不够,有了教材,课程才算是真正落地生根。”生活中的智慧、少年科学院、Triple“G”学生公司、格物致知、国际论坛、从陶开始…单从课程名来看,就足够吸引眼球。翻开课本,翔实灵动的文字加上新颖益智的实验设计,课程内容含金量成色十足。
着色 课程改革唤醒学习兴趣
同样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学习载体,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市三女初在推广综合素养培育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被逐渐唤醒,曾经黯淡的学习兴趣仿佛被重新点亮,显现出灿烂的色彩。
“我以前一看到理科题就会犯困,还总觉得学习理科除了应付考试,其它一点用都没有。”八年级学生刘光熙和我们分享起她的故事,“从小我数学就偏弱,升学初中后,物理、化学课程还要接踵而至,我更害怕了。”不过市三女初开设的综合素养培育课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刘光熙,消除了她的担忧。
TOK课程中,学习载体并非是充斥着公式和理论的题海战术,而是以多元实践、实地探究作为表现手法,从动手操作、研习探索中唤醒学生兴趣,再以兴趣反哺基础课程的知识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去追逐知识。
在科学小创意这门课上,为了让“水火箭”成功飞上天,刘光熙主动翻起了物理课本,弄清了惯性、能量守恒定律、作用与反作用这些力学知识点。此外,她还了解到物理知识并非无用之术,而是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
出色 课程改革萌发人生特质
除了惠及全体学生的必选拓展课程,学校还整合学生兴趣开设各种自选拓展课程,形成艺术创意、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科学探究、人文修养、数理逻辑和艺体活动七类三十余门课程。自选拓展课程不但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发现、发展自己特长的机会。
校园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是出色人生观孕育成长的场所。由创新、行动、服务三部分构成的学生活动类拓展课程将学生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社会责任建构起联系。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公办女子初中,市三女初还着重关注学生女性自觉的养成。一颗颗象征成长的希望种子授予女生手中,在悉心照料下,种子破土萌芽,继而生成蓓蕾,最后开出代表成长的花朵......
为课程设计添上主色,于学习过程绘出亮色,让学生从校园生活中变得更加出色,在探索综合素养培育课程的道路上,市三女初的目标始终如一,就是育成“智圆行方、秀外慧中”的优质女孩。李德元校长告诉我们:“教育和学习的真正目的,首先是帮助学生变得有人性,其次还要助力学生过上幸福、美好而有尊严的生活。”
新民教育中心 陈乐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