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当时已经安全行车110余万公里的张国青被交警部门聘为上海交通标志、标线管理信息员。自从接受聘书,张国青就爱上了这个不拿一分钱工资的第二职业。“我一不爱喝酒、二不爱搓麻将,歇着也是歇着,不如为大家做点事。”每到休息日,他都会带上数码相机,驾着摩托车走街串巷给申城的交通标志牌“找茬”,有时冒着40℃的高温四处奔走。碰上标志不清、前后不统一的交通标志牌,便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向交警管理部门反映。
几年前,张国青发现,每天早上6时左右,南北高架新闸路下匝道就已十分拥堵,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他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拥堵“症结”。原来,天目路匝道每天6时-22时关闭,但是交通标志牌太小、位置太高,不少驾驶员看不清楚,以为匝道没关,开上去后,只能从新闸路调头,造成了新闸路的拥堵。他将这一发现写成书面材料提交,交警部门及时调整了标志牌的大小和位置,新闸路拥堵有了明显改善。
“你看,原先上海大厦门口的地面标志和上方指示牌不一致,地面仅是‘左转弯’标志,可是上方指示牌却是可以左右转弯,司机开到这里肯定要‘吃药’;还有这个,导向标志和禁止标志自相矛盾……这些问题标志牌不仅给司机造成麻烦、甚至被处罚,而且对上海的交通畅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多年来,经过张国青的努力,他先后提出多项建议,成功促使近十类交通标志牌完美“变脸”,让众多驾驶员不再因误读而走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