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提出,通过归并取水口、上游建设小型生态调蓄水库来改善黄浦江水质,并提高其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上海供水系统专业规划》指出,上海城市水源的发展方向应逐步从内河向长江转移。在此背景下,长兴岛西北端的青草沙水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2011年6月,青草沙全面完成通水,全上海超过千万人终于喝上了优质“长江水”。
2011年11月,第二座江心蓄淡避咸型水库——崇明东风西沙水库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上海“黄浦江上游、长江口陈行、青草沙、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战略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四大水源地能有效保证上海供水免受上游水污染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在咸潮期“东西联动、南北互补、调压减淡”,最大化地化解咸潮危机。
水厂是水的“净化器”,供水管网是水的“搬运工”。根据水源地布局,上海划分为浦西、浦东、浦南、三岛四个供水区域,共建设了202座大、小水厂,基本能将水安全输送到千家万户。目前,水厂的布局正在进一步调整,供水管网布局和运行调度也在不断优化。未来上海将建成供水调度灵活可靠、供水管网布局合理、供水水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网分片式”供水系统,有效保障上海的供水安全。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