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初创型科技创新企业加一层“保护膜”?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联合张江高科专门开发了“‘科创E保’科技企业创业保障保险”,填补市场空白。该保险产品为国内首款“创业保障保险”,对处于初创期科创企业的创始人,因意外事故或企业经营不善终止经营,可获得一定的费用损失补偿,避免了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生活困难,也为创业者二次创业提供物质基础。
某公司是高精度手机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研发制造的创新企业,该公司于2013年获得顶级风投的A轮融资。由于半导体企业初期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这家公司在2014年寻求浦发硅谷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经过调查,浦发硅谷银行给予该公司总共300万美元额度的贷款(信用贷款和应收账融资),贷款利率大幅低于市场上其他机构债权融资成本。同时这笔贷款配套了认股权安排,银行获得与贷款总额一定比例的认购权。这一服务方案帮助初创期企业成功生产出首批样品,并打通国内优质下游合作渠道,成功实现B轮融资。公司的估值从A轮到B轮实现翻倍。方案充分吸纳美国硅谷银行经验,既贴合早期企业的需求,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外,上海银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提出的“探索符合科技企业特征的可变利率定价模式”,着眼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拉长风险与收益匹配时间,推出了“远期共赢利息”业务。该业务改变“一价合同”的传统定价模式,在贷款发放时先收取相对低的前期利息,待企业成长后,再根据一定的触发条件,收取延期支付的远期利息,实现银企共赢。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也推出的“‘海王星’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云方案”。这套方案为科技创新活动及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在服务中引入大数据支持,借助工行在网络、资源、客户、产品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在专业化信贷服务基础上,针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顾问服务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