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
微电影《红》引来数万点击量
左妍
  近日,由浦东新区妇联创作摄制的微电影《红》在网上火了,它讲述了我国医务界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医生郑君华的家庭故事,点击数已达数万。

  郑君华是一名外科医生,丈夫顾天来是她同事,现任医院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主任。2001年,夫妻俩偶然看到一篇报道,介绍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为大陆白血病患者提供骨髓的故事。“大陆有12亿人口,当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才几万,配型成功率非常低。”文章最后还写道,“亲爱的读者,你,还有我,把手放在胸前,摸着一颗跳动的心,问一问自己: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郑君华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有什么问题!”

  夫妻俩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报名热线,顺利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而郑君华半年后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接下来面临的是比配型更难的一关。“作为医生,我们对造血干细胞早有耳闻,但当时整个社会对此认识不深,甚至存在误解。”郑君华说,好在她很快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郑君华的父亲郑开邦是一名药剂师,他常常教育子女,“要时刻记住‘救死捐身’。”这句话来自老人写的一首诗:“求恩继志今何在,现世医护亮节操。救死捐身常辛苦,老少安康含泪笑。”得知女儿要为白血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老人再次送上了这句教导。丈夫顾天来的父亲顾茂桃也是一位开明的老人。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德则乐,乐则能久”的横匾,此言出自《左传》,老人常用这句古话提点家人,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在这样的家风、家训的影响下,郑君华展现出了大爱情怀。2002年,她成功救治了一名身患白血病的21岁女大学生。女孩的血型也由最初的AB型变为与郑君华相同的B型。这段故事在微电影《红》中得到再现,背后的家庭故事更是感动了不少网友。

  从那时起,郑君华和丈夫也成为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的成员,到学校里现身说法宣传造血干细胞移植,帮助捐助者及家属等。10多年过去了,两人的努力也有了收获——他们所在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有367名医务人员志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广告
“小白爸爸,我需要您回家”
宋庆龄樟树奖今揭晓
流光溢彩《诞声纪》
微电影《红》引来数万点击量
第四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举行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微电影《红》引来数万点击量 2015-12-08 2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