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有人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此,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强调,分层递进教学并非按学生成绩“排队”,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每门学科进行灵活分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研究起步于1990年,当时的课题名称是“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第一个研究基地学校是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原名飞虹中学)。经过4年时间,这所学校从薄弱学校变成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仅精细化分层教学,还注重提炼新的教学方法,从“一张预习单”逐步发展到“三单相连”,并对学生课堂教学全程采取递进式评价。
分层递进教学法也并非“整齐划一”的模式,而是各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尝试。曲阳二中打破行政编班,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老师批作业也分层,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有一位学习组长。广中路小学教师的备课本也已“瘦身”,每个单元会预留三分之一空白,以方便教师随时修改教案。此外,“互联网+”新技术正逐步融入课堂和课程之中。江湾初级中学和北虹初级中学借助“电子书包”项目,实现了课堂教学即时反馈、练习过程精准分析等。
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说,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而个体差异是肯定存在的。“承认这种差异,并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应该根据差异适当保护、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自由发展。”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