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运用经济手段推动疏解
李士祥介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比例达55%,城六区禁限比例达79%。北京市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出台了全国力度最大的差别水价和全国最严的差别电价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推动疏解。比如,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场原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市场,现在已完成腾退,拆除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减少流动人口4万人。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天坛医院等向外疏解工作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士祥表示,北京市现已在交通、产业和生态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此外,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北京市突破医生异地执业等障碍,把河北燕达国际医院纳入北京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推动北京朝阳医院等11家医院与燕达医院合作。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京津冀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
天津: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尹海林表示,天津市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召开首次京津冀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联席会议,并启动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执法时间、统一执法重点。
尹海林还介绍了在铁路、港口和机场方面的各项进展。
据悉,天津自贸试验区顺利挂牌运行,新登记市场主体超万户。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在天津设立,组织开展了“北大、清华学子天津行”、京津冀三地青年“双创特区直通车”等活动,实现“一张绿卡管引才”。
河北:协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张家口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表示,河北省在医疗、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和北京、天津开展了实质性对接合作,河北的6所交通职业学校纳入了北京交通至孝集团,京津冀正在推行旅游的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的合作项目。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的功能定位是“三区一基地”,就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据了解,河北省和北京、天津深入对接,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三家组建了城际铁路投资公司,近期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在全国率先开展“拔烟囱”等专项行动,对612家重点污染企业都安装脱硫脱销除尘设施。谋划启动了京津冀三个百万亩的成片森林建设,已经造林96万。目前河北省新完成的造林达到510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