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重污染北京启动了红色预警措施,北京市政府发表了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这些措施是否起到了作用?环保部昨天组织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研究分析此次京津冀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发展趋势以及北京市红色预警的成效和后续措施等问题。分析显示,若没有采取一系列红色预警应对措施,PM2.5浓度将会比现在升高10%左右。
“从数据上看,北京市采取预警措施之后,污染物平均减排比例是30%左右,若没有采取这些措施,PM2.5浓度将会比现在升高10%左右。”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说,PM2.5监测也表明,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硝酸盐含量的增长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介绍,利用动态源解析技术对此次重污染过程各个阶段的污染来源进行评估。分析发现,12月7日夜间至8日上午,燃煤源较前日明显增大,扬尘源及工业源贡献上升。红色预警发布后,受12月7日夜间机动车用量减少及12月8日上午应急措施的影响,机动车贡献较12月6日有大幅下降,由32%下降至7%左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认为,雾霾来临前的24小时是应急措施取得效果的关键期,应对措施还需再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