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费永泉
手中的蛋壳会“变脸”
覃丛丛 何婷
  文/ 步寒 覃丛丛

  图/ 何婷 

  一个鸡蛋壳、几支水彩笔,你能用它们玩出什么花样?

  在闵行区莘庄镇“水清苑”小区费永泉老人的手中,小小鸡蛋壳经他一描一画,瞬间“变脸”,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脸谱,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他通过十年钻研,先后创作了两千余件蛋壳画作品,不仅呈现了各式各样的传统京剧脸谱,还能活灵活现展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角色。2008年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期间,他的京剧脸谱作品还曾被央视戏曲频道展示。

  如今,费永开办的“莘庄蛋壳画”不仅成为莘庄镇社区学校的特色课程,还与“颛桥剪纸”“龙柏香囊”等民间艺术同时列入了闵行区五年级学生体验型课程的内容,使孩子们在创作中提高动手能力,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华。

  蛋壳精挑细选

  今年77岁的费永泉,祖籍浙江,退休前是闵行一所技校的机械课程老师,说话轻声细语。他坦言,自己自幼喜欢京剧,尤其对那些不同色彩和线条构成的各种图案,象征剧中人物性格的京剧脸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退休后,有了足够的时间尽情享受各种生活乐趣,便琢磨着如何把自己喜爱的京剧艺术表现出来。平时一有空,费永泉就去社区文化中心参加京剧沙龙,和大家一起唱上几段。

  2005年起,凭着一本《京剧脸谱艺术》的书,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费永泉开始在蛋壳上自学描画京剧脸谱。“之前也想过用其他材质来画。后来之所以选择蛋壳,是因为蛋壳是立体的,更加接近人的面部轮廓,画出的效果更好。”

  从临摹书上的京剧脸谱图案开始,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10年来,他将绘制蛋壳画当成了事业,蛋壳、颜料,每天陪伴着他,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几乎京剧上有的脸谱费永泉都画了下来,数千幅戏剧戏曲脸谱的蛋壳画栩栩如生,摆满了他家的桌上、墙上、装饰柜,也进入了社区文化交流的展台。

  由于《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人物造型蛋壳脸谱多是成套的,一套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所以挑选大小均匀的生鸡蛋也是门技术活。“鸡蛋在买的时候要挑它的颜色和品相,买回来以后根据需要再挑选。选一个蛋壳要费很多劲,对蛋壳的形状要求也很高,平均挑十几个鸡蛋,可能只有几个蛋壳能用,简直是‘海选’了。” 费永泉说。

  家人顿顿吃蛋

  在蛋壳上作画并不是件容易事,蛋壳易碎,而且表面不容易着色。为此费永泉费了不少心思:用砂皮纸轻轻将蛋壳打磨粗糙,接着用铅笔来描绘脸谱轮廓,上色就容易多了;蛋壳有些‘娇气’,有时拿得久一些或是不小心碰一下,就是一道裂纹;再加上蛋壳是立体的,和平面作画不同,很多线条都需要认真处理。一般的水彩画颜料容易褪色,儿媳妇便在网上给他采购了绘画专用的丙烯颜料,这种颜料持久而且有光泽……

  费永泉笑言,家里人不知道陪自己吃过多少蛋炒饭。“刚开始不熟练,有时画着画着,发现颜色不对了,或是比例不调了,这个蛋就废了。”费老的爱人柴阿姨说:“因为需要完整的蛋壳,所以蛋黄必须先搅碎了倒出来,连煎蛋都不能做,所以我每天不是做炒蛋就是做炖蛋和蛋花汤,家里人几乎顿顿都要吃鸡蛋。”如今作蛋画时,费永泉的脑中会浮现一个立体图案,边转边画,就如同在铺开的纸上作画一样自如。现在,费老一天可以画上四五幅作品。

  在费老家的院子里,有一间不大的储藏室,里面整齐叠放着亲朋好友送来的高级糖果盒、礼品盒和各类瓶瓶罐罐,这都成了他的宝贝。他把精心绘制后的一个个蛋壳画作品放入其中,再加上中国结、红绸布装裱,它成了居家装饰的环保艺术品。

  “有不少人对我说,城隍庙里出售的手工艺品也不过如此,要我拿到那里去卖,反倒是我舍不得。”这些作品,费永泉视若珍宝,而对于朋友,费老从不吝啬赠送自己的蛋壳画,在他看来,创作的乐趣在于传播和交流,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他的蛋壳画作品,真是再好不过了。

  社区课程受捧

  自从费老的蛋壳画出了名,他的日常生活也随之忙碌起来。他已是社区里家喻户晓的优秀志愿者教师,长期在社区学校教学点从事蛋壳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和教学。蛋壳画取材方便,制作成本低廉,这门极具亲和力和趣味性的手工艺很快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在费永泉看来,画画是书写一种人生,或是一种心情。除了京剧脸谱和古典名著人物,在社区中演示与教学时,他也尽量选一些与当下生活相关的主题。上海举办世博会时,费永泉在教学内容里也融入世博元素,“鸡蛋壳上画海宝”的课程激发了一大批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

  三年前,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我的天地我做主”民间文化体验型课程,其中一项内容即蛋壳画。每周两天,他应邀为全区各校的五年级学生轮流讲授如何创作蛋壳画。两天的课程对年逾古稀的他来说,是个挑战。最令他的爱人柴阿姨心疼的是他的嗓子:“有时他一天下来,嗓子都发不出声音。”即便如此,费老从未缺席过一节课。他说,让孩子们体验蛋壳画创作,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华,也算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出了份力。

  他告诉我们,其实在授课期间,他也会留心找传承人。“现在的生活这么忙,不只是蛋壳画,要找到真正对传统文化有兴趣、能潜心创作的人太难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5版:民生调查年终特别报道
   第A06版:街拍/目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新民俱乐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偈语
费永泉 手中的蛋壳会“变脸”
六十正好学吹打
人生没有 太晚的开始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C01费永泉
手中的蛋壳会“变脸”
2015-12-13 2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