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展里最打动我的画是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画小,一平尺左右的样子,却是随性为之而精妙绝伦,想来南宋的马和之和清朝的禹之鼎就是在其基础上发挥出来的画风。看这个大展的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冲上河图去的,上河图是幅风俗画,也是一部传奇。大多人不是看画,是看传奇的热闹。宋画整体水平高,上河图算不上最好的画,但绝对是幅最有故事最有名气的画,有名气有故事对不懂画的人来说很重要,否则,他们在展厅里会很没劲的。宋画我最喜欢的画家是梁楷,没有大画,但每幅作品过目不忘,如纯酿令人回味悠久。
国画适合尺幅小,小的容易精妙,大幅国画则容易粗劣。石涛的画超过三平尺便不太有精品,陆俨少也是,大画火气大,构图造作,几乎没办法看,只有那些尺页上的逸笔草草直追元人,甚至比元人还要内心自由。关良没有大画,他那种个性化很强的笔墨画大画是要出事的,听说在他故世那年,北京有画商选择沪上几位重量级画家每人画十张四尺整张以上大画,到关良这里说不能超过四尺对开,也就是最大只能四尺对开,润笔费减半不要紧,画商只得妥协。
时下流行大画、大画室、大展。展览时见宏篇巨制,猛一看有吓人的效果,仔细观来,内涵缺失,经不起推敲,除了大之外内容是空洞的。大画室是艺术市场繁荣的那几年在京城流行起来的,京城北漂的画家多,厂房改建的艺术园区也多,能卖掉点画的为了装点门面热衷搞大画室,不一定画大画,但画室一定要大,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创作习惯,但大是必须的,如此可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是成功的,就算经济上有点吃力,也要硬着头皮上。笔者孤陋寡闻,亦听闻京城最大的画室有两个篮球场这么大,在里面的画家用升降机画山水。上海搞得最大的也有几千平米,朋友上周在我处喝茶调侃说这种画室已非中国最大,已是国际最大了,谁在里面创作,作品国际化不国际化再说,自我身份认定已到国际级大艺术家了。
美术馆越造越大,小画挂里面根本看不见,大画则粗制滥造,一些省市的美术馆公共空间比展厅还大,目的是想玩大气派,专业水准低下,其实是土鳖心态。有的展览作品滥竽充数,却要冠名某某大展。有的朋友认为一辈子不搞几张大画不算大画家,真是可笑,尺幅大从来不是最终诉求,好才是。也有人说又大又好岂非更好,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又大又好的中国画好的概率非常小,实践水墨作品里有的是大画,但其绘画性和艺术含量真不如近现代大家的一张小品。
形式上、表面上的大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在境界上的开阔即使微小也能见博大。凡事求大不算好心态,大容易粗糙,好大喜功哪里抓得住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