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初中毕业。那年,我17岁。17岁,是最爱有梦想的年龄。和很多人一样,我做的是文学梦。
我从1965年7月26日开始写读书笔记,到1978年,13年间一共写了36本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写在普通练习本上。第1册练习本的封面是龙华塔,不过,这并不是我的第一本练习本,我的第一本练习本是第14册。练习本的扉页上写着:“奖给1962年度第一学期五好学生郑自华,1963年元旦”,而且盖上了学校红彤彤的大印。如此算来,我最早的练习本离今天已经有53个年头了。
练习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第15册,毛主席语录作为封面;第17册是“红卫兵”;第22册是革命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造型;第32册,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火车上贴着“向金训华同志学习”的标语。第28册是“向毛主席的好学生学习”,封面上的三个好学生分别是焦裕禄、王杰和雷锋。练习本反面是上海制品五厂(68下)字样,估计是68年生产的,货号204—302,24开20页,我当时花8分钱买的。
在36本练习本封面中,不都是革命的,有的是中性的,如第7册是黄山迎客松,第11册是鲤鱼。仔细查看,原来是粘贴上去的。那时我在烟纸店工作,看见商店自用的练习本封面比较新颖,就留了下来,然后移花接木,换到我的练习本上来了。第18-20册是软面抄,俗称黑面抄,是3本一起买的。第21册的卡通人物,第27册两个少女跳芭蕾,在36本练习本属于另类,不多见。第33、34、35册是出口转内销的,封面没有“练习本”字样,是英文Exercise Book,开本大小比原来的大一号,纸张也更白一点。第33册末页印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字样。盖有“内芯乙付”或“乙付”图章,估计是副品才转到国内销售的。第36册收官之册是硬面抄,最后一篇文章阅读于1978年5月25日,这年我已经30岁了,完成了从青年即将走向中年的转换时期。
50年前,正是“文革”前夜,不久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文革”,文艺界一片凋零。我和我的朋友,偷偷摸摸互换书籍,然后躲在三层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13年里,我阅读了390本书,我抄录警句格言,人物、景色描写,有的更是整本书整本书地抄写,在读书的同时,还写了120万字的读书笔记。36本练习本,见证了我的阅读变化,从第一册阅读《前驱》、《苦菜花》,到第36册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狄更斯的《双城记》、莫泊桑的《我们的心》、雨果的《悲惨世界》等,我差不多将世界名著读完了。虽然那时物质、精神生活十分单调,但是我的内心世界却十分充实。伴随我青葱岁月的练习本也由普通的花面抄到黑面抄、出口转内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半个世纪过去了,那36本读书笔记的纸张有的已经发黄变脆。看着36本练习本,恍如隔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