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新一年,我们想说声谢谢
     
本版列表新闻
~~~家属向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辛勤付出道声谢
~~~家属向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辛勤付出道声谢
~~~家属向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辛勤付出道声谢
~~~家属向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辛勤付出道声谢
     
2016年01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十年病榻“委屈”了医生护士
家属向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辛勤付出道声谢
徐驰
  编者按

  无助中,你伸出了有力的手,扶着它,我重又抓住希望;

  无奈时,你捧出了温暖的情,揣着它,我不再感到冰冷。

  与读者天天“在一起”,我们常能听到这样“掏心掏肺”的话语,常能触及润湿眼眶的真爱:病榻上的“失独”老人,有了“白衣天使”如儿女般的照料;大山里的孩子,有了“上海好心人”似父母般的关怀……

  “谢谢!”“谢谢”2016年首期《读者之声》上,一段段“百姓自述”承载的是满满的感恩,承载的是满满的感动。

  新的一年里,我们期盼听到更多的“谢谢”,因为有他和她背后的故事,我们的城市暖暖的。

  读者秦先生讲述>>>

  我母亲今年89岁,2006年一场车祸让她不仅卧床不起,还患上了精神病。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我猝不及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们来到了松江区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令我意外的是,三甲医院和专业精神病医院都不愿收治的病人,在这里却得到了一个床位。

  住院期间,母亲发病时常会对的医生护士又掐又打,甚至吐口水。但他们从没有过怨言。有几次母亲晚上突然发病,院内医生立即联系上级医院抢救、会诊……

  今年夏天,我母亲突发肺部感染。但比病情更危急的是伴随而来的精神疾病,令我母亲一度绝食。无奈之下,床位医生张春连只能尝试鼻饲治疗:即通过插胃管来维持她的生命补给。可发病时,母亲不懂深浅,直接将胃管拔除,反复五六次后,造成了气道和食道粘膜的损伤,于是只能改用别的方法。

  为照顾我母亲,护士们也动足了脑筋。陪床护士沈英在网上买了“防抓手套’”,防止伤到病人自己。她有时不吃东西也不排便,护工许阿姨就用手指帮她扣大便,从不嫌脏嫌累。

  在各方努力下,我老母亲的身体日趋好转。现在,每天早晨,护士们都会微笑着安抚我母亲情绪,不时帮她翻翻身,每天洗头,一周洗一次澡。如今我母亲卧病在床,日常起居由护士和护工料理。看着老人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我心里涌起一股股感激之情,十年来,母亲在这里收获了满满的爱,我真心想对松江洞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 本报记者 徐驰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一年,我们想说声谢谢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金色池塘
   第A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6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母亲十年病榻“委屈”了医生护士
爱 让我的这个冬天温暖如春
失去女儿结缘“天使”
有了上海好心人再没孩子辍学了
新民晚报新一年,我们想说声谢谢A03母亲十年病榻“委屈”了医生护士 2016-01-03 2 2016年01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