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在异国过过年,而女儿外出留学工作后就没在春节回过国,所以今年这时节在加拿大看外孙女,期盼首次三代同堂过年迎新春的意念便分外地新奇和强烈。
这边我们刚要启程,那边女婿突然受派去美国参加国际会议。他的上司特意关照,让他带家属同行,“因为奥兰多有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会后余暇,你应该带心智渐开的孩子去转转。”时间叠交,女儿为之两难,不断发微信打电话,不放心我们去了没人接应与陪伴,几番决定不随行了,尽管她对这机会是非常地向往。我们则坚决要求她带孩子同去开眼界:“没人接机怕什么?你们不在,我们正好放松倒时差呀!”而潜意识里的释然,则是这几天恰好可以全力筹备过年。
女儿现居城市的环境我们早已熟悉,但这次采购却大出意外:近处五个大超市,居然没找到一样我们心目中的年货!以前住的密西沙加,是多伦多地区著名的移民城市,所以步行范围内就有好几家华人超市,里面都是我们熟悉的食材,甚至能买到比国内品种还要多的南北货品。有一次回国前去购物,离春节还远着呢,那里就已张灯结彩在营造迎新的热烈气氛了。如今这个华裔较少的新城,氛围完全不同。譬如我们要买瓶腐乳来解解早餐面包、牛奶和果汁的寡淡,这些万物俱备的大超市里却觅不到踪影。
春节渐渐近了,女儿他们也快回家了。虽然她天天微信提醒:“家务充分依靠机器,其余都由我回来料理”,我们仍不免紧张。其实,所谓过年,经典节目无非是一顿年夜饭咯。我们简化到最后,决定就自制个八宝饭,外加大暖锅,因为这既是中国年的特色也是造气氛的道具。难题是材料。豆沙、蛋饺、肉圆可自己做,但糯米、粉丝、蜜饯等还都没有买齐,最关键的,连合适的暖锅也没觅到。女婿是韩国人,春节过年的习俗与我们一致,但他们这辈自小远离故国的年轻人,生活器物配置与我们过年的要求完全不同,厨房里有一切现代奇巧电器,就是没有暖锅或砂锅。无奈,一切只得等他们回来驾车带我们到远处去采买了。
我早知道,女儿“过年”的意识已经很淡,因为十余年中,每次我和她隔洋对话,相问“明天除夕了,你们吃年夜饭吗?”“今天是年初一,你们怎么安排?”她都显得意外和茫然:“是吗?就和平时一样呀……”开头,她还解释:“在这里,春节就是个普通日子呀,我们即使记得,不也照样上学上班吗?”时间久了习惯便成了自然。这与国内习俗当然大不相同了。记得启程那天我们怕去机场路堵,登记出租车特意多提前些时间,谁知一路出奇的通畅。驾驶员笑说:“再半个月就过年啦,外地人都回去了,马路一天比一天空,哪还会堵车?”
女儿她们回来了,身穿佛罗里达式的夏装钻出汽车,踩踏在门前草地的残雪上,小外孙女兴奋尖叫着,这样的场景确实动人。尔后几天,重聚的浓烈继续着,我们虽然数次透露过年的计划,但要他们载我们去专门采购年货的日程却还安排在后面。他们说不用急,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是买不到的,而且全有多种现成品可以挑选。不过我们还是坚持买原材料来自己做,因为真正的年味就在这做的过程当中,而这过程对出生在国外的外孙女来说,还可以说是一种仪式呢!
离吃年夜饭还有几天。我们就准备着享受热气腾腾的八宝饭、大暖锅与冰酒、烤鸡、奶酪、三文鱼甚至披萨饼同时散发迎春香味的欢乐时光。
十日谈
在国外过春节
有故人的地方就有故乡的感觉,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