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正在神州大地上唱响,母亲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放眼长远
谋划战略新棋局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三年多来,总书记调研考察的脚步,横贯大江东西。
——2013年11月,湖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
——2014年5月,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
——今年1月,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黄金水道
畅通交通大走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我国还特意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
三年多来,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的捷报频传。
——在上游,重庆以铁、水、空三大枢纽、三大口岸和三个保税区为载体,构建覆盖全市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在中游,湖北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进入试运行,枯水期最小维护水深提高至3.5米以上,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
——在下游,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战略让宁波港焕发新生。
——在全流域,2014年7月1日,沪汉蓉客运专线全线开通动车组,长江经济带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
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年货运量将从2013年的179亿吨增长到270亿吨,客运量也将从181亿人次增加到310亿人次。
要素流动
东中西联动进行中
“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老母亲河的又一重要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期许已经结出不少沉甸甸的果实。
城市定位更加清晰。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
通关一体化加速推进。2014年12月1日,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12个直属海关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5年10月16日,长江经济带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全面启动。
流域内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10月,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
改革辐射带动效应凸显。据统计,2015年前8个月,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的境外投资项目中,一半以上来自长江流域的企业。
人、财、物转移更顺畅。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东风,湖北等沿江中部省份与上海等地一样,成为企业投资的乐土。
要素流动起来了,经济的活力自然就容易加速迸发出来。2015年,重庆、贵州、江西的GDP增速均超过9%,湖北、云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6省则都在8%及以上。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生态优先
绿色观重塑发展观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的谆谆告诫,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时进一步强调,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成为沿江各省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自觉行动。
重庆明确了渝东北三峡库区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构建沿江绿色廊道;江西正有序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湖北启动了2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江苏省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建成生态省的目标。
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也在探索之中。2014年11月,长江沿岸27个城市达成《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等。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今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新的航程已经开启。
经济日报记者 马志刚 张双 熊丽
(载2月18日经济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