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将我拉入了一个名为“铜镜集藏”的微信群,群里众人互相交流铜镜收藏信息,发布了很多铜镜图片。观望了两个多月,慢慢熟悉群里的情况后,我也开始参与大家的讨论,以及群里自发组织的拍卖活动,此枚金代双龙纹铭文镜便是收获之一。
因为向来喜欢龙纹镜,便有心收集了各个朝代的双龙纹铜镜,从战国到清代皆有所得,唯独缺少了金代的代表性藏品,所以当拍卖预展活动中有人亮出此镜时,一见就非常欢喜。仅仅只是看图,即能看出该枚镜子的包浆相当厚,显然是“大开门”的东西;镜背上的纹饰皆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品相一流,几乎完美无瑕。
该镜为八瓣菱花镜,圆钮,分内外两圈,外圈沿镜缘有8个花枝纹,内圈里雕有两条头尾相交的神龙,龙身宽厚壮硕,身上的鳞片清晰耀眼,栩栩如生。龙纹被用于青铜器物上由来已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世俗审美观念的变迁,龙的形象逐渐从早期的抽象、质朴演化为后期的生动、繁复。此镜上的龙形象就很接近近世大家所熟悉的龙的模样,比如双龙的头上都已经出现凸出的角,背上亦已生毛,整体观感上比起早期抽象的龙更显逼真、倍添威风凛凛之气势。更为难得的是在两条龙的头尾相交处分别刻有“神”“斉”字样的铭文,更增加了此枚铜镜的神秘感。
看了图片后,我特地查阅了有关的铜镜图录,皆未见类似铜镜,双龙纹饰倒可以见到,但在纹饰间还铸有“神”“斉”字样铭文的镜子在金代实在少见。
群里的朋友也围绕这两个字讨论开来,众说纷纭,好不热闹。有人说这两个字可能是女真文或者契丹文,看着像汉字里的“神”“齐”两字,但并不是“神”“齐”;也有人说这就是汉字里的“神”“齐”两字,寓意“与神相齐”,寄托着美好的祝福与祈念。
这边厢大家还在为了铭文的解读争执不休,那边厢拍卖活动正式开始了。先等着其它几枚铜镜的拍卖尘埃落定,轮到此镜出场时,我立即出手。5000元起拍,一路涨到20000元,这时只剩下我和另一位收藏同好,不巧他当时正在路上开车,不方便打字,在群里的回复很慢,为了公平起见,我并没有“趁人之危”,让他先专心开车,我耐心等他就是。过了一会儿,那位藏家出价到26000元,一心要拿下此镜的我毫不犹豫地又加了价,最终成功抱得“美人”归。
已经拍下镜子的我终于放宽了心,无所顾忌地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这枚铜镜及那两个文字的看法。虽然还没看到实物,但只凭照片,我就敏感地注意到该镜的镜面是刷金的(这一点群里几乎无其他人关注),凭此大致可以断定此镜当非实用镜,很有可能是祭祀用品,再联系到镜背上“神”“斉”字样的铭文,更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关于那两个文字,我认为当是汉字,其中“神”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神仙”的“神”,而争议比较大的“斉”字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便是已有人提及的作“看齐”的“齐”字解,另一种可能是作“斋”字解(古时“斉”可作“斋”的通假字用,既可指祭祀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庄敬,也可指祭祀或典礼时所居的宫室、所用的器物);但不管作何种解释,大体皆与祭祀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一旦明确了此镜可能被用于祭祀的功能定位,再结合其刷金的镜面,大尺寸(直径19.4厘米)、重手感(厚0.5厘米)的高品质,双龙纹饰(虽然龙皆为三爪),约摸可以断定该镜的使用者应该不是普通的小门小户人家,一个未知的大户人家的出身无疑让此镜更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