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2013年的国际冠军杯,是欧洲足坛顶级的季前热身赛。2015年,该赛事首次登陆中国,在深圳、广州、上海举办了3场比赛,共吸引了11.6万名现场球迷及1000多万在线观众,所到之处刮起阵阵豪门旋风。
这样的夏季淘金热,中国球迷一点儿都不陌生。2003年皇马来华,银河战舰所到之处均制造了万人空巷的盛景;2005年和2011年,皇马又两次来到中国淘金;2010年,巴萨驾临中国,与北京国安踢热身赛;2005年和2009年,曼联两次访华;2012年,阿森纳、拜仁、曼城、那不勒斯、国米、尤文都先后前来“走穴”。不过,那些年的比赛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各路豪门也给人留下“出工不出力”的印象。球迷的热情总是被过度消费,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审美疲劳。2013年夏天,几乎所有欧洲球队的热身赛都绕开了中国,一群巴西过气球星来华比赛成了中国惟一一场足球商业赛。
但这种局面,到了2015年又开始发生戏剧性变化。包括拜仁、皇马、AC米兰、国际米兰等都齐齐选择了中国,四大豪门在同一个夏天先后来华,这在中国商业足球赛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前几年中国商业比赛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球队越来越大的“胃口”,出场费动辄就是400万欧元起,这让中方基本上没有利润空间。而这种现象正在得到改观,去年拜仁和恒大的热身赛,拜仁出场费只有250万欧元。从出场费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厚道了不少。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让欧洲豪门愿意在出场费上做出让步。此外,去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国家对足球的重视让所有商家都看到机遇,政策上的转变带来的行业正面刺激,使得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迅速好转。中超联赛的火爆,国家队成绩改善,也让越来越多的国人重新认识并喜欢上了足球。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足球赛事重新火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