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被广大网友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版本,医生版、警察版、媒体人版、银行版、设计师版等等,而且新的版本还在不断出现。这些衍生的版本更多是自嘲本行业的忙碌辛苦,吐槽不被外行理解的郁闷辛酸,展现出各行各业的众生万相,然而这些槽点是那么真实和熟悉,一下子就能戳中人们的笑点和泪点。捧腹之时,可能眼角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擦干眼泪则会发现,身心放松许多,轻装前行,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坚持自己的梦想。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和自嘲是更为成熟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都知道,面对同样的境遇,如果看法不同,那么感受和行为也会迥异。如果我们能够以幽默的方式,自嘲压力和困难,意味着我们不会沉溺在压力所致的负面感受中不能自拔,而是可以跳脱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并且能够拥抱轻松和愉悦的感受,会更倾向于积极地行动。
另外,那些吐槽本行业酸甜苦辣的版本,为什么我们更乐衷于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呢?
这表达了我们希望被理解的愿望。我们常常感到工作本身的沉重压力,而不被外行亲朋好友理解,则更像是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隔行如隔山,我们对其他行业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可能仅凭偶然的不佳体验,就会全面否定一个行业所有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常常被外行误解,因此我们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希望让别人看见我们的付出和努力,体谅我们的辛苦和无奈。但是谁也不愿意成为“祥林嫂”天天哭诉家世、招人厌烦,幽默和自嘲是更为优雅和柔软的吐槽方式,也更容易达成让外行理解我们的初衷。
刘文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