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西西里之前,我对这个地中海第一大岛的认识还停留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莫妮卡·贝鲁奇风姿绰约地穿过锡拉库萨的教堂广场,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回头率爆表的场景,以及《教父》里那首极具意大利浪漫主义情怀的主题曲《柔声倾诉》。然而在有限的停留时间里,我没有选择优雅迷人富有风情的小镇陶尔米纳,没有选择神殿云集的众神住所阿格里真托,却偏偏抱着猎奇和冒险的念头选择了活火山埃特纳。
埃特纳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也是世界上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进入本世纪以来它就已经喷发了十多次。据记载埃特纳火山最厉害的一次爆发是在1669年,喷发时间长达四个月,火山喷出来的熔岩使附近的卡塔尼亚市变成一片火海,两万多人因此丧生。虽然现在埃特纳火山依然频繁喷发,但意大利政府成立了多个火山监测站,严密监视火山的活动情况,尽最大努力避免火山喷发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
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资源。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去年花样姐姐团就在埃特纳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喷发。
站在火山上,我能感觉到地面的颤动,如同火山的呼吸和脉搏,又或者是被宙斯封印在埃特纳山下的堤丰的怒吼。而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火山口就像堤丰的眼睛,随时会喷出烈焰。我不禁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夸西莫多的诗句——“每一个人/偎倚着大地的胸怀/孤寂地裸露在阳光之下/瞬息间是夜晚”。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夸西莫多在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期间写下了《瞬息间是夜晚》这首诗。诗中描绘的是日落到夜幕降临这一短暂的时刻,藉此表达对当时意大利最黑暗的时代的绝望之情。而当我站在凝固的熔岩上,我对这一瞬息的黑暗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火山喷发的那一瞬,暗红的岩浆裹挟着滚滚黑烟喷涌而出,扑面而来的火山灰让人迅速窒息,这一定是地狱一般的场景。
尽管在意大利的历史上出现过庞贝这样在维苏威火山喷发时遭遇灭顶之灾的城市,但是仍阻挡不了人们在火山周围建造家园。由于火山灰的铺积,这儿的土壤特别肥沃,很适合葡萄、柠檬、橄榄等农作物的生长,于是埃特纳火山四周反倒成了西西里岛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火山喷发虽然有着巨大的破坏力,但火山灰却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在埃特纳,海拔1300米以上是林带与灌丛,500米以下则栽有葡萄和柑橘等果树。山麓堆积着火山灰与熔岩,肥沃的土地特别适合集约化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可以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并获得丰厚的产出。评论人士甚至说,埃特纳出产的葡萄堪比勃艮第。
农民一向离不开肥沃的土地,在《吕氏春秋》里就有“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的描述,而“任土作贡”更是夏禹年代出现的最早的赋税制度。用政治经济学的话来说,土地作为最早、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创造使用价值的两个源泉之一,就像威廉·配第所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对于埃特纳周围的人们来说,火山下肥沃的土地就是他们梦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