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老三届/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农忙栽秧季
王建运
  当年我曾在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当过知青,每年开春不久便到了我们视为畏途的栽秧农忙季节。

  天蒙蒙亮,我们就踏着露水出工了。从清晨到上午10点左右是起秧,强壮男劳力此时主要是挑秧和下田甩秧把子;在两个#型的木架上,一层层平铺上捆扎好的秧把,有力气能挑的,可在底层铺上8-10杷秧苗,再依次往上堆积,最后堆到两个#型架子完全看不见,如同两个圆塔似的小草堆,连泥带水挑起来,足足有200来斤重。

  在水田里挑担子,除两足陷在泥水里不便外,肩上担子可借水浮力减轻重量拖行,但一旦挑上田埂,那便是真家伙力气活了。特别那狭窄的田埂,经泥水浇湿泥泞滑溜不堪,空手行走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挑近200斤担子行走,还要跨越两个田埂间缺口,没强壮身板和技巧根本无法做到的。我因身体瘦弱,挑秧只能在150斤以下,至于学会在泥泞的田埂上行走跨越沟壑,则不知跌了多少回跟头。

  上午起秧是为了下午栽秧,一个排每天完成栽秧面积为30-40亩,上午大家排列一线用秧苗打好秧格后,常常已是中午,赶回住处匆忙吃顿饭,放下碗便急速赶回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屈体如虾身”,开始那似乎无始无尽的插秧劳动。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依依不舍”爬上田埂,个个双手插护着腰,迈着如同“唐老鸭”的步子返回住处去。

  这样的劳作连续近20天下来,知青们个个累得不成人形,尤其脸被晒成了古铜色,大腿以下双肢皮肤粗糙似牛皮,色如黑炭,女知青若卷起裤脚,肤色界线分明如同“上半端是白人,下半端是黑人”。

  下水田劳动,还有一件令知青畏惧的事,那便是蚂蟥叮咬,尤其至傍晚黄昏时,栽秧正好轮到紧贴田埂边水田,那正是蚂蟥集聚之处。女知青常被吓得紧闭双眼,大声呼叫老职工帮助,把叮在腿上的蚂蟥拍打掉。

  来到农场第三个年头,也是一个栽秧大忙季节,连长异想天开要搞一次全连各排栽秧快手比赛,名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我经过前两年的锻炼,栽秧速度已在全排前茅,所以也被大家推选去参加比赛。实际上,知青都是手脚麻利的年轻人,若严格按照秧苗规定行距插栽,一般情况下彼此速度都差不了多少,除非你偷工减料拉开秧苗行距,自然要比别人快多了,所以内行有一句话叫“快必乱、乱必稀”,结果此话不幸在这次劳动竞赛中被言中了。

  随着一声哨响,大伙跳下水田忙起来了,初起还守规矩像个样子,随着有人被拉开距离,比赛开始乱起来了。“你栽稀了能快,我为什么不能栽稀?我一稀比你还快”。此时只见各排“栽秧高手”,手中各展栽稀秧绝招,结果整个水田里便乱了套,气得连长在田埂上大骂:“这哪里是比赛?简直就是比谁栽稀。”最后这场“劳动竞赛”不欢而散。  王建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7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二维码
图片新闻
难忘农忙栽秧季
农场那些男女事
女猪倌
新民晚报老三届/金色池塘C04难忘农忙栽秧季 2016-04-24 2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