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民生活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但日常生活中的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导致国民牙齿缺失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缺牙者比例高,但主动寻求处理的比例却很小,许多人长期处于缺牙甚至无牙状况。”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原九院种植专家王申指出,缺牙最好在三个月内尽快处理,否则可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面容塌陷,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更严重的问题。
稀粥为伴,吃亏最多是自己
长宁区的李先生退休了,按理说,这么悠闲的日子应该很舒服,可李先生却一肚子苦水。原来李先生从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掉了好几颗牙,到现在满口牙齿所剩无几,跟同龄的老人比起来,他的脸塌陷得非常明显。李先生觉得,大老爷们倒是没那么爱美,可是牙缺了这么多,影响到吃饭啊!牙不中用,看着别人爱吃啥就吃啥,自己能只汤泡饭等细软的食物,营养跟不上,身体也变得不硬朗。
缺牙竟然还会阻碍记忆力?
王申主任解释道,一个人每天吃饭,需要进行数万次的咀嚼运动,牙齿有很多神经与大脑相连,把感觉传递到大脑,咀嚼时就是在为大脑做保健运动。当牙齿掉落后,牙齿与脑部的神经反射弧相应消失,大脑不能接受到来自牙齿的足够神经刺激,久而久之患者容易患失忆、痴呆等疾病。
补缺方式多,如何“量体裁衣”
目前缺牙有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种植修复等四个大类。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对于缺牙者,可能这些修复方式都适合,也有可能只适合某一个或两个修复方式。
作为医生,必须多方衡量,如牙周健康、牙齿美观、患者需求等;又有治疗上的考虑,如缺牙数、缺牙部位、缺牙时间及患者自身经济情况;最后跟患者沟通协商后,在减少治疗的复杂性,迅速达成有效恢复咀嚼功能,重建口腔外观前提下,最终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缺牙处理方案。
专家建议
缺牙半年内要到医院做检查
我们平时掉了一个牙齿,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过了一段时间慢慢习惯了,也没感觉对吃饭有影响,所以根本不着急去看牙。
王申在此提醒读者,缺失牙齿会导致颌骨萎缩。缺牙后,长期使用另一侧咀嚼,会使其负担加重而过度磨耗,导致牙周病和龋病发生率增加。一些患者,缺牙拖了好多年才来看,检查就会发现牙槽骨如同鸡蛋壳般薄,本来一些简单的方式就能处理,由于“拖延症”,必须采取更为复杂的方式才能完成,患者受得苦也多,经济花费也更大。
特邀专家简介
王申
上海圣贝口腔种植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硕士
曾于九院口腔种植科任职10年
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会员
中华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爱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