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药物和诊疗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日前完成了2015版的更新与完善。尽管指南是专科医生的案头必备,指导着医生开展临床规范治疗,但仍需引起大众广泛注意的是,指南披露了近30年来以胶质瘤为代表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的现状,年增长率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其危害忽视不得;同时令人振奋的是,根据胶质瘤不同的分子分型,结合不同患者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患者可进行个体化治疗,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将得以延长。
在“脑瘤”里最让人害怕的就是“脑胶质瘤”,亦把脑胶质瘤称作“脑癌”。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在人类常见肿瘤中位列第九位;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指出,患者预后往往不佳,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瘤以往生存期只有8个月,如今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能有14到15个月,对于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神经系统肿瘤来说,生存期延长半年以上,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得益于医学对疾病的深入认识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但并非一刀下去把“瘤子”拿掉就好了,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术后还要服药、打针、做放射治疗,积极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时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院(NCIC)的大规模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放疗,继以6周期TMZ辅助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2年生存率由10.4%提高到26.5%。手术后,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脑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张建民教授介绍,对付脑胶质瘤单打独斗不行,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肿瘤科、病理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一起来攻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也是2015年版《指南》的一大亮点。MDT模式的推广与普及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获益。现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国内16家医院先后成立了脑胶质瘤诊治中心。这些中心的成立旨在提升国内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水平,推动脑胶质瘤多学科综合和标准化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医、教、研”结合及医学与交叉科学的融合,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转化研究、循证医学研究,并最终提高我国脑胶质瘤的临床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