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5月9日,在纽交所上市的Lending Club公司股价崩盘,跌去35%,原因是被披露贷款违规出售,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拉普朗什引咎辞职。根据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公司向一位投资人出售2200万美元贷款时,贷款规格与投资者的“要求”不符。另外公司内部某些人明知贷款不符合投资人的标准,修改了其中300万美元贷款的申请日期,使其符合要求。据说,这笔违规贷款出售所带来的财务影响很小,最大的错误在于整个过程违反的公司业务规则以及缺乏完全的信息披露,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Lending Club自查自纠后上报的这起违规事件,要是放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国内P2P平台身上,简直小事一桩。要说大事,兑付危机才算。5月9日又多了一家,炳恒集团发布《致投资人书》承认陷入兑付紧张,需要延期兑付。公司把原因主要归结为“近期社会舆论关于P2P存在高风险的影响,使众多客户对P2P行业失去信心,出现大批量赎回的情况,导致我司正常资金兑付出现紧张”。广发银行近日对外表示,炳恒资产今年2月与广发银行的资金托管协议已提前终止,但仍以资金在广发托管的名义宣传,广发银行已于4月正式向炳恒资产发送律师函,要求公司撤销全部不实宣传。
从e租宝、大大集团、快鹿系到炳恒,近期互联网金融公司频频爆出地雷。出事跑路的公司有个容易识别的共同特点——挥金如土看重虚名,这边豪爽撒钱那边帮衬明星,不计成本回报,只求快速扬名,吸引更多资金。噱别人的钱进自己账户太容易,自然也不会珍惜。
那些埋头经营的金融机构相比之下“能挣不肯花”。即便位列世界500强,盈利纳税均位居前列,按照预算花钱走流程,严苛程度可称锱铢必较,从来见不到大手大脚花钱,除非用于慈善。前两天去一家银行网点采访,与洁净舒适的营业厅相比,内部办公区域可以用简陋形容,柜员们各式各样的水杯集中放在一个玻璃柜里,小会议室的桌子已经磨损到多处露出木质。省着花的和胡乱花的,扪心自问,你把资金存在哪一家更放心?谁更可能成为百年老店?
对于投资者来说,赚快钱的确让人动心,然而对资金安全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投资就像长跑,耐力比速度重要,最后的赢家基本上不是起步时就跑在第一的,稳中求胜为上。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