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海关老龙头的故事
王贤根
  王贤根

  为写长篇报告文学《千古长城义乌兵》,我又一次到山海关采访。

  隋唐时期山海关的战事频繁,明戚继光率军重修山海关至居庸关西一千多公里坚固高厚的砖石长城,从此,关外民族不再轻举妄动,游牧民族的铁蹄就不敢随意践踏关内的繁华之地了。

  可事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如意。东北方窥视已久并日益强盛起来的民族,经常派遣快骑穿越辽西走廊,逼近山海关。当年担任蓟镇总兵的戚继光,忧虑重重,决意在长城与渤海的连接处,构筑海上石城。大海无情,起初在海上筑城丈把高,潮水一冲,砖石哗哗倒塌,修修垮垮,一筹莫展。这时戚继光起用“性聪慧,志刚勇,好习史书,精于韬略”的吴惟忠。

  吴惟忠,字汝城,号云峰,浙江义乌人。他自戚继光到义乌第一批招募就追随抗倭征战,枪林弹雨中成长为戚家军的一员战将。平定东南沿海倭寇,又随戚家军北守长城,在修筑长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万历七年(1579)时的吴惟忠,与这些来自义乌的将士们商讨构筑方案,七嘴八舌,甚是热烈,最后确定采用家乡围埝车水筑江堤码头的方法,先将建筑入海石城的外围用泥沙草袋围埝,步步向海中延伸,待潮水降落时集中兵力封口,再以几十部南方常用的龙骨车脚踏车水。

  正在大战紧锣密鼓准备之际,有位巨贾悄悄求见戚继光。这位大款觉得,修筑海上石城是项巨大工程,如能承包这块肥肉,油水可谓大矣!他给戚继光送上一份厚礼,戚继光觉得军事工程涉及边关安危,岂能让富甲一方的巨商承包呢!正在这时,吴惟忠找上门来,身后兵士挑着一担银子,如数交给戚将军,并禀报了商贾贿送的经过。两位将军相视,哈哈大笑。不久,这个故事在戍边将士中流传开来,成为军中的一则美谈。

  构筑海上石城的基础部分,是场突击战,又是消耗战。潮水涌来,将士们用身躯抵挡,将冲垮的围埝重新堵叠。这是人与大海的博弈,是意志与毅力的较量。海底终于坦露在灿烂的阳光下,呲牙咧嘴的老龙岗脉,延伸下来,倾入无边的海底。

  龙骨车仍在哗哗地作响,修筑城基的队伍,将筑城石块夹砌入老龙岗脉,垒平后再筑石城。这种将自然岩礁与人石砌体合二为一的巧妙构筑,根基牢固。实践证明,它几百年有效地抗御了狂风恶浪的冲击与淘刷。

  戚家军舍近求远,选用巨大耐蚀的红花岗岩条石为城墙的海墁面层,每块重达数吨,打磨规整,石与石之间采用“银锭铁榫”的工艺,即在每块巨石上下、前后、左右分别凿出榫与卯,在榫与卯的连接处,用加热的松香、白矾混合液与铁粉凝结,巨石的其他层面用石灰浆注实。当年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终于破解了巨石稳固性的技术难关。

  入海石城起点边缘堆放许多异形石,或锐角,或钝角,有二十一种之多,它与其他边缘部分石块一样,凿有直径十二厘米的圆形透孔,用于榫卯,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建成的老龙头首为尖形,减弱海浪的冲击。以吴惟忠为首的义乌兵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创造了人类建筑史的惊人奇迹。

  入海石城俗称“老龙头”。

  从此,山海关南襟渤海,北倚燕山,有效封锁海面,控扼要塞,将山、海、关真正联成一体,构成险要而又坚固的军事屏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回荡在天井的美声
山海关老龙头的故事
天火来袭
人名入谜趣盎然
甘揽分外事,好!
谜底揭晓
我在网上养狗记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山海关老龙头的故事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