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600度以上属于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可称之为超高度近视。近视很普遍,对近视的焦虑也很常见,高度近视者常承受较大的压力,超高度近视者在社会生活中很少没有不被歧视的,是需要我们去关怀的群体。
近视治疗的最新航标
对于近视激光手术,可矫正的度数范围是:近视不超过1200度,远视不超过600度,散光不超过600度。综合术前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和瞳孔等因素,激光手术对一些具体病例有时只能做到1000度以下,即使微创安全的全飞秒SMILE也无法矫正太高的近视度数。那么对1000以上的近视,比如1800度近视或者2000度近视,角膜手术不适合的情况下,该怎样解决呢?
眼内镜“加法”手术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案。激光角膜手术切削角膜使之变平变薄,是“减法”,而在眼内植入一枚眼内镜片,非常精细超薄的镜片,可看做是“加法”。原则上,只要不存在眼内空间特别是前房深度及角膜内皮异常等情况,就可适合眼内镜植入。眼内镜手术在我国有越来越拓展的趋势,短短几年来,手术量已经大幅度增加,不仅仅是超高度近视,相对薄角膜的高度近视或者角膜太薄的中度近视,也是眼内镜的适应证。
这一手术具有较好的可逆性,一旦有问题需要取出眼内镜是可以做到的。后房型眼内镜ICL V4C,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眼内无不良反应;手术切口小,不改变眼组织结构和形状,手术后无需缝合,手术仅需3-10分钟,无需住院。术后恢复很快,次日可以正常工作。新一代眼内镜ICL V4C最重要的改变,是有一个直径360微米的中心微孔,使眼内的水可以自然流通,更符合生理水的循环,更好地预防术后眼压升高,进一步减少晶体混浊的发生。
适宜人群注重个体化
全球已有超过60万近视及散光者通过眼内镜ICL获得矫正,主要就是亟需帮助的高度近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02年起开展高度近视屈光晶体手术,2007年开始眼内镜ICL技术,眼内镜从材料到设计也不断更新,越来越优质安全。当前我国的眼内镜ICL V4C型,是与欧洲和美国的主流眼内镜术式一致的,安全可靠。
高度近视的“加法”眼内镜植入是值得去实施的手术,当然手术的适应症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后实施。目前适应的年龄在20岁-50岁,当然需要结合晶体的情况、患者的医学和社会学的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对于4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者,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人都会面临的老化问题,特别强调要留一些度数,预留100度至200度,这一设计原则为4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了便利,既可以看远,也可以较为清晰和便捷地阅读,比如看电脑和手机等。对于2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会结合近视度数与眼轴长度的稳定性、前房深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给予既积极又谨慎的处理,使高度近视患者在职业选择等方面获得助力。
超高度近视患者深切的内在需求,使得眼内镜手术“忽如一夜春风来”。每位眼科医生精益求精把每个V4C都做好,还近视者一个清晰的视觉,更清晰地看世界,更美好地生活。
周行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